第1章英国碳预算制度架构与内容
英国碳预算自2008年开始执行,每五年为一个执行周期,每年发布碳预算进展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对下一个周期的碳预算方案进行更新。目前已完成第6期碳预算(2033~2037年)的方案编制。基于英国1~6期碳预算方案,梳理总结出碳预算编制要点,具体如下。
1.1碳预算在英国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坐标
《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开始后,英国将碳预算与财政管理制度结合,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英国碳减排目标通过碳预算方式进行管理。2008年11月,英国《气候变化法》(Climate Change Act,CCA)正式生效实施,提出到2050年,将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0%,随后,英国对《气候变化法》进行修订并于2019年6月生效,正式确立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法》中的核心条款,为英国长期减排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制定短期行动方案,设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系列五年温室气体排放上限,是度量长期减排目标实现程度的阶段性里程碑。
《气候变化法》为英国气候减缓和适应行动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从法律层面规定英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2050年目标,制定长期目标实现路径(碳预算),发布实现路径的政策需求,建立监管框架[如成立*立咨询机构——气候变化委员会(Climate Change Committee,CCC)],要求英国政府制定次级立法,在已有的碳排放指标贸易的基础上设立全新的英国碳排放交易体制,通过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减排,但对于排放贸易制度的具体内容与运行规则没有规定。
碳预算制度在英国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制度坐标如图1-1所示。碳预算制度与排放贸易制度均属于《气候变化法》的内容,碳预算制度类似欧洲碳排放交易制度(EUETS)中的“Cap”,排放贸易制度类似EUETS中的“Trade”,两个制度共同服务于长期减排目标。2020年英国脱欧,建立*立的本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成为其脱欧后的重点之一。为了更快地实现其减排目标,2020年6月1日,苏格兰政府、英格兰政府、威尔士政府和北爱尔兰行政部门联合宣布建立英国碳排放交易制度(UKETS)。该制度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取代以往的EUETS成为英国主导的碳排放交易制度。碳预算与排放贸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23年7月3日,英国排放交易计划管理局宣布了一系列改革计划,这一系列改革计划将从2026年起扩大到国内海运部门,从2028年起,还将纳入与废物焚烧等相关的能源部门,与《碳预算方案》《碳预算执行计划》《净零战略:更环保地重建》的管理范围、管理力度吻合度较高。2020年11月,英国*相公布涵盖清洁能源、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随后英国以收紧碳配额的方式加快推进净零排放,这是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步。《气候变化法》规范的温室气体交易主要是英国国内的交易,不适用于根据欧盟碳交易计划和《京都议定书》的三大机制(国际排放交易机制、清洁发展、联合履约机制)进行的交易,也不适用英国在《巴黎协定》下编制的英国国家自主贡献(UKNDC)。
英国国家自主贡献是英国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秘书处(UNFCCC)的国家自主减排承诺目标,是英国承担的国际减排任务。第5期碳预算(2028~2032年)与UKNDC的区别在于,第5期碳预算(2028~2032年)是英国制定的本国减排目标,服务于国家减排战略;UKNDC阶段性减排目标设定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UKNDC中,英国承诺到203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8%,而第5期碳预算(2028~2032年)中,英国计划2032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7%,显然UKNDC是一个比第5期碳预算(2028~2032年)更严格的目标,但从长期看,两者目标是一致的。
图1-1碳预算制度在英国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制度坐标资料来源:本研究根据英国《气候变化法》及碳预算相关报告绘制
1.2碳预算制度组织架构
英国碳预算制度由议会审批,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立机构协作执行,组织架构如图1-2所示。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a(Department for Business,Energy & Industrial Strategy,BEIS)下属的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 Net Zero,DESNZ)负责公布年度碳排放数据、碳预算执行计划、低碳发展战略,以及对气候变化委员会提交的年度进展报告进行政府回应。作为决策者和行动的推动者,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对预算目标的*终实现承担直接的政治责任。
图1-2英国碳预算组织架构图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是第三方*立机构,非执行机构,其以研究报告的方式负责向英国议会和政府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咨询及政策建议,并公布与*相、议会、政府之间的重要往来信件,包括碳预算目标、配套政策、经济与市场的变化、减碳风险等,并监督政府气候行动的进展情况。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包含减缓和适应两个下属委员会,减缓委员会需每年评估碳减排进展,而适应委员会需每两年评估适应气候变化进展。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可分为三个类别,前两个为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法定职责需颁布的报告,而后一个则是气候变化委员会非法定职责发布的报告。
(1)碳预算方案:提出关于排放目标和气候风险的建议(5年周期),如预算水平(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建议、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2)进展报告:碳减排进展(一年一次)、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两年一次);
(3)非法定职责报告:行业与技术报告、政策报告、问题及影响报告。
在英国气候治理中,气候变化委员会在技术层面负责碳预算建议方案。
1.3碳预算编制流程
英国碳预算编制流程如图1-3所示,*先由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基础上,以英国长期减排为目标,向政府提出以五年为一周期的碳预算目标、减排路径、经济影响评估报告及建议,由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下属的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选择一个合理的碳预算执行路径(Delivery Pathway),该路径仅是一个指导性的温室气体减排轨迹,为政府完成减排目标提供行动参考。在选择执行路径过程中,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会召集行业部门(如交通、能源、电力等部门)进行讨论,行业部门会考虑技术可行性及减排能力等因素,提出各自的减排路径及目标,而政府各部门会评估经济影响、财政成本等要素,经过多轮磋商,直到各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且减排目标符合碳预算方案,然后提交内阁审议,如果碳预算方案获得政府批准,就会成为正式的法定碳预算。接下来,各部门会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与路线图,设立监测机制,以确保各行业和地方能够实现减排目标,由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负责开展每年碳预算进展评估,提出调整建议,提交进展评估报告给议会,并将评估结果通过邮件送达*相。
图1-3英国碳预算编制流程图资料来源:本研究绘制
《气候变化法》规定了设定“碳预算”要考虑的几个因素:①碳预算必须着眼于实现2050年目标;②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性认识;③欧盟及国际层面对减排目标所达成的共识;④国内行业自下而上的减排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成本*优分析及政策保障;⑤国内经济影响,包括财政公共支出和债务、劳动力就业率、GDP变动、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低碳行业的潜在机会等;⑥考虑不同地方政府(英国有三个地方政府:北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各自拥有不同的权力和政策范围)的差异,某些领域(如农业和林业、交通和住房)由地方政府管辖,而其他领域(如能源供应和贸易)仍由英国联邦政府管辖。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分别为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提供建议。
1.4碳预算制度体系架构与内容构成
英国碳预算作为英国《气候变化法》的重要构成之一,由“2+1+N”制度体系构成,其中“2”是指两份评估报告:碳预算方案报告和碳预算年度进展评估报告,主要作用是分别通过预评估、过程评估对英国减碳行动进行科学分析,提出碳预算目标、预测减排路径及风险,以及开展影响评估和成效评估等,是英国碳预算制度体系的科学基础部分,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碳预算执行计划。
“1”是指碳预算执行计划,是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在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提交的碳预算方案基础上制定的碳预算实施方案,包括一揽子政策和行动,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措施组成。
“N”是指支撑以上报告和计划的技术报告、政策文件,如系列碳预算方法学报告,《英国工业深度脱碳路径》《碳预算经济影响评估报告》《碳预算政策研究报告》《零碳之旅》等。
图1-4为英国碳预算制度体系架构流程图。以下对“2+1”制度内容进行概述,以《零碳之旅》为例介绍N个支撑报告与“2”和“1”之间的关系。
图1-4英国碳预算体系架构流程图注:LULUCF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资料来源:本研究绘制
1.4.1碳预算方案的内容构成
以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在2020年12月发布的《第六次碳预算:英国迈向零碳之路》为例,碳预算方案报告主体由四个部分构成。
1.4.1.1情景和路径分析
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情景分析法,对如何实现第六次碳预算目标(要求从1990年到2035年减少78%,相对于2019年减少63%)进行了描述和评估,每个行业减排情景都使用一组关于未来的共同假设,包括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和能源价格等经济和人口因素。行业减排情景包括现状描述、减排路径、减排措施部署时间表、关键减排措施**等,以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不同路径、不同脱碳方案的贡献、关键政策点、不确定性等;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了净零排放的路径分析,行业包括交通、建筑、制造业、电力生产、燃料供应、农业和土地利用、航空、航运等,地区包括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图1-5展示了净零排放路径下各部门的排放路径;由图1-6可见,要实现净零排放,所有行业碳排放必须以比过去30年更快的速率下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