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大众
在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中,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35%-40%,非石化能源占比20%。2020年,又提出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推行一系列旨在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政策。本书系统论述并探讨近年来中国“双碳”工作的实践历程及具体政策机制方面的问题,并力图从理论上加以总结论证。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气候治理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研究也迅速充实。现有研究针对各个子系统的低碳转型路径,以及各种政策机制自身的优化设计,已经较为细致深入。但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谋划行动、推动落实。本书旨在面向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深刻揭示各关键部门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立足“双碳”工作的跨系统交互、多目标共存、多政策协同等复杂特征,构建宏微观贯通、多系统耦合的研究范式,提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优化路径,为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提出有益的参考。
引 言
第一篇 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内涵
第一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双碳”战略的提出
第二章 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成果与挑战
第三章 从“四对关系”认识“双碳”战略系统观
第四章 “双碳”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二篇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行动优化
第五章 系统论指引下的“双碳”战略多目标协同
第六章 面向“双碳”目标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第七章 “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第八章 科技创新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革命性作用
第九章 气候治理的政策与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