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于斯为盛丹心报国(武汉院士口述录第1辑)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5947
  • 作      者:
    编者: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江汉大学编写组|责编:吉正霞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内容介绍
《于斯为盛 丹心报国:武汉院士口述录(**辑)》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江汉大学共同编撰。《于斯为盛 丹心报国:武汉院士口述录(**辑)》聚焦“我和我的中国——中国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以院士口述的形式,多角度、多维度记录科学家背后鲜为人知的科技报国故事,让广大公众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宝贵精神和高尚品质,同时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秉承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展开
精彩书摘
1李德仁:德范仁心锐意进取秀出大美数字地球
  李德仁,男,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现江苏泰州市姜堰区),祖籍江苏丹徒。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博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称号,2020年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布洛克”金奖(*高奖)。荣获2023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
  李德仁院士长期从事以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与研究,创立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与粗差探测1.方法,解决了测量学中的百年难题;利用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精度从300米提高到5米之内,开创了国产卫星高精度测图从国内走向全球的新时代;研制了我国“天—空—地”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统,引领了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性变革;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要牵头人向国家提出了建设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立项建议,推动将其列为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并带领团队攻克了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系列瓶颈问题,使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的自给率从15%提高到85%,为实现我国测绘遥感大国向测绘遥感强国转变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了实现快、准、灵空天信息服务,他又倡导把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集成并将人工智能上天,实现在全球为军民用户智能终端提供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
  李德仁院士长期坚持教书育人,培养了200多位博士、100多位硕士,为我国培养此领域高层次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带领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次获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写人:李勤、侯文伟。2019年12月联系到李德仁院士的科研助理金文杰博士,并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27日、8月18日,2021年5月7日、5月10日通过微信进行相关内容的交流,2024年12月经院士助理审定全文,特别感谢金博士帮助修订并更新相关数据和素材。江汉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学生简珍珍、钟毅、陈彬彬参与了院士资料的前期搜集工作,特此感谢。
  李德仁院士1991年9~12月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客座教授
  李德仁院士2008年11月29日在武汉大学作“珞珈讲坛”**讲报告
  李德仁院士2009年12月30日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1.李德仁院士2018年12月30日在测绘遥感学科发展高端论坛上作报告
  一、传承家风,精进好学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国力衰微,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入侵中国,有识之士深感“振兴中华”之迫切。江苏作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素来有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好传统。1890年,忧国奉公的江苏溱潼商会会长、李德仁院士的曾祖父李贞发毅然写下80字“李氏家训”,抒发了“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家国情怀,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也为后辈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
  对于家族传承百年的80字“李氏家训”,李德仁院士时刻铭记,他回忆道:
  我祖籍是江苏镇江丹徒,但我从小在溱潼长大。我曾祖父的爷爷名叫李承霖,是清代道光二十年庚子科一甲状元,也是镇江地区几百年出的唯一的状元。他后来做过太子太傅以及江苏盐运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到群中,也就是现在的溱潼。到了曾祖父这一辈,开过粮房、油房和钱庄。为了记住祖宗的荣光也为警示后人,曾祖父李贞发亲自写下了80字的“李氏家训”。我记得家训是用工整的毛笔字写在条轴①上,挂在堂屋正中,内容现在我还烂熟于心。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愤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这家训尽管有100多年了,但内容丝毫没有过时,其中“爱国”“平等”
  “孝德”“和谐”“友爱”“勤俭”等思想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李氏家训”目前已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列为“家风家教”示范典型。我佩服曾祖父的智慧,无论是求学深造,还是教学科研,我常常会想起曾祖父的“家训”并以此勉励自己。
  我父亲叫李月如,在县银行当小职员。母亲叫华淑蕙,是百货公司营业员,收入不高。我家兄弟姊妹七人,一家人平时生活捉襟见肘,相当不容易。兄弟姐妹上学后开支就更大了,但不管生活有多难,父母都勤勤恳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1.李德仁:德范仁心锐意进取秀出大美数字地球/1
2.谢礼立:风雨兼程上下求索心系抗震朝夕不倦121
3.赵梓森:技术创新一生追光光纤通信连通中国/61
4.曹文宣:为鱼代言矢志不渝守护生态初心不改/87
5.刘经南:仰望星空筑梦北斗大国重器行稳致远/111
6.茆智:扎根泥土情系节水躬耕不綴润泽沃壤/141
7.朱玉贤:毕生奉献棉花研究潜心问学以农报国/163
8.桂建芳:原创育种如鱼得水攻克难关授人以渔/195
9.陈孝平:赤脚医生潜心磨炼刀尖舞者悬壶济世/221
10.夏军:天道酬勤如水人生水文研究泽被万物/243
后记/2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