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至2050年中国种植业发展战略研究(精)/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50丛书
0.00     定价 ¥ 1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0588
  • 作      者:
    编者:邓秀新//青平//罗小锋|责编:马俊//岳漫宇//闫小敏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至2050年中国种植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50)”的研究成果,在梳理过去40 年全球与中国种植业发展演变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与分析了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了至205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国种植业生产方式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种植业发展目标与战略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章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节过去 40年中国种植业发展历程与演变特征
  一、发展历程
  自1978年以来,我国种植业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量不断增长,粮食作物由1978年的3.05亿 t增至2018年的6.58亿 t,增长了1.16倍,棉花产量从216.7万 t增至610万 t,增长了1.81倍,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呈上升趋势;同时种植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过,种植业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阶段:1978~1984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发展政策的不断提出推动种植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大幅度增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确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提出要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动种植业向现代化转变;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减少统派统购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减轻了对农民的约束,上述政策都推动了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体现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总产和单产的不断提高。由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粮食品种的优化,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3.05亿 t增至1984年的 4.07亿 t,*次登上 4亿 t的台阶,增幅达33.44%;粮食单产从1978年的2527.3kg/hm2提高到1984年的3608.18kg/hm2。棉花总产也从1978年的216.7万 t增长到1984年的
  625.84万 t;同期,全国取消布票,结束了棉纺织品管制史,棉花播种面积从 4866.4×103hm2增至6923.13×103hm2;同时棉花单产大幅提高,从 445.3kg/hm2增至 806.69kg/hm2,增加 81.16%。1978~1984年,油料作物总产从521.79万 t增至1190.95万 t;播种面积也不断扩大,从6222.331×103hm2扩大到 9343.07×103hm2;单产从 838.58kg/hm2增至1264.82kg/hm2。糖料作物总产从1978年的2381.87万 t增至1984年的 4780.36万 t;单产从27 083.12kg/hm2增至39 076.64kg/hm2,增加 44.28%。1978~1984年,果蔬菜茶等农产品的产量也得到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终结了我国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并使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二)第二阶段:1985~1998年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农村改革与发展持续推进,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波动中上升,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1985年,国家取消统购统销制度,市场调节范围扩大,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调整城乡、工农关系,农业投入增加,促进了种植业生产;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农村改革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了30年,建立了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政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种植业不断发展(朱晓峰,2013)。
  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09亿 hm2,至1998年达到1.13亿 hm2;粮食总产在波动中增长,1985~1987年从3.79亿 t增至 4.03亿 t,1988年降至3.94亿 t,随后缓慢上升,至1998年达到5.08亿 t,1985~1998年的14年增产1.29亿 t,增加34.04%;粮食单产从1985年的3483kg/hm2提高到1998年的 4492.59kg/hm2,增加28.99%。1985~1991年,棉花总产从 414.67万 t波动增至567.5万 t,达到这一阶段的昀高点,之后在波动中下降,1999年减产至382.88万 t;1999年,棉花播种面积降至这一阶段昀低点,为372.56万 hm2,相比于1985年的514.03万 hm2下降27.52%;棉花单产从1985年的 806.69kg/hm2波动增加至1998年的1027.71kg/hm2,增加27.40%。1985~1998年,油料作物总产从1578.42万 t增至2602.15万 t;种植面积从1179.98万 hm2缓慢增至1291.91万 hm2;单产从1337.67kg/hm2波动增至1791.03kg/hm2,增加33.89%。糖料作物的总产、播种面积和单产均在波动中增长,总产在1998年达到 9790.41万 t,播种面积从1985年的152.53万 hm2波动增至1998年的198.43万 hm2,与此同时,单产从36 944.06kg/hm2波动增至 49339.13kg/hm2,增加33.55%。果蔬茶等种植业产品也快速增长,水果产量从1996年的 4652.8万 t增至1998年的5452.9万 t,蔬菜产量从1995年的25 726.71万 t增至1998年的38 491.93万 t,茶叶产量从1985年的 43.23万 t增至1998年的66.5万 t。
  与此同时,进出口贸易推动了种植业发展。1995~1998年,谷物与谷物粉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量缩小,从2040万 t减至388万 t,减少 80.98%,出口量则从1996年的124万 t增加至1998年的 888万 t;大豆自给能力显现出不足的趋势,进口远大于出口,进口量从 0.1万 t迅猛增至319.7万 t,出口量从1994年的 83万 t缩减至1998年的17万 t;食糖进口量大致呈下降态势,茶叶及蔬菜出口量不断扩大,意味着我国种植业在这一阶段发展较好。
  (三)第三阶段:1999~2009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时期,种植业生产能力大体呈增强趋势,种植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 90年代农产品连年丰收后,出现全国性的销售不畅和积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世纪 80年代的1.8∶1扩大到3.1∶1。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就业增收;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除了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农村建设也是党中央密切关注的问题;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章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村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一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新突破,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动了种植业的长足进步。
  这一时期,种植业生产在波动中上升。1999~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从1.13亿 hm2变动至1.10亿 hm2;总产在波动中增长,从5.08亿 t增至5.39亿 t;单产不断提高,从 4492.59kg/hm2提高到 4870.55kg/hm2,增加 8.41%。棉花总产从1999年的382.88万 t波动增长至这一阶段的*高点 759.71万 t后,又在2009年降至623.58万 t;棉花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372.56万 hm2波动增至2009年的 448.47万 hm2。1999~2009年,油料作物总产从2601.15万 t增至3139.42万 t;种植面积从1390.6万 hm2降至1344.46万 hm2;单产也不断增加,从1870.53kg/hm2上升至2335.08kg/hm2,增加24.84%。糖料作物的总产在波动中增长,从1999年的 8334.12万 t增至2009年的12276.57万 t;单产从50 700.34kg/hm2持续增至65166.87kg/hm2;播种面积从165.38万 hm2波动增至180.45万 hm2。果蔬茶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1999~2009年,水果产量从6237.6万 t增至19 093.71万 t,蔬菜产量从30513.52万 t增至61 823.81万 t,茶叶产量从67.6万 t增至135.06万 t。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99~2009年,蔬菜出口量进一步扩大,从225万 t增至636万 t,增加1.83倍;茶叶出口量稳中有升,从19.96万 t扩大到30.29万 t;大豆进口量进一步增大,从 431.7万 t增至 4255万 t;棉花进口量再次增加,从5万 t增至153万 t。
  (四)第四阶段:2010~2018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改革不断推进,种植业生产能力有所提升,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这一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已从“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加快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与供求平衡,进而推动种植业发展。
  2010~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幅度较小,从1.12亿 hm2扩大至1.17亿 hm2;总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从5.59亿 t增至6.58亿 t;单产从5005.69kg/hm2提高到5621.17kg/hm2,增加12.30%。棉花总产从577.04万 t波动增至610万 t;播种面积则表现出下降趋势,从 436.6万 hm2降至335万 hm2。油料作物总产从3156.77万 t增至3433.39万 t;种植面积从1369.54万 hm2降至1287.24万 hm2;单产从2304.99kg/hm2上升至2667.24kg/hm2。糖料作物的总产在波动中小幅增加,从11303.36万 t增至11 937.41万 t;单产从62 477.53kg/hm2持续增至 73554.10kg/hm2,增加17.73%;播种面积从180.92万 hm2波动降至162.29万 hm2。水果产量从20 095.37万 t增至25688.35万 t,蔬菜产量从65 099.41万 t增至 79 779.71万 t,茶叶产量从146.25万 t增至261.04万 t。
  2010~2018年,谷物与谷物粉进口量不断扩大,从571万 t增至2047万 t,增加
  2.58倍,出口量从2010年的120万 t降至2015年的 47.84万 t后,又迅速增加至2018年的249万 t;大豆进口量进一步增大,从2010年的5480万 t增至2018年的 8803万 t,增加60.64%;棉花进口量波动较大;茶叶及蔬菜出口量进一步扩大,茶叶从30.25万 t扩大到36.50万 t,蔬菜从655万 t扩大到1124.64万 t。
  二、演变特征
  (一)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 ”向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演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也向多样化发展。大型农业企业依靠科技、资金优势,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布局与联系不断加强,信息、资源、资本日趋集中,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型农业企业和小农户生产优势不断减弱,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全球很多国家和区域都出现“农业女性化”的现象。至2016年10月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农业合作社已达174.9万家,社员数量超过全国农户总数的四成,相较于2011年6月底的 44.6万家,短短5年内农业合作社增长2.92倍。此外,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家庭农场等经营方式的出现,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同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节过去40年中国种植业发展历程与演变特征 1
一、发展历程 1
二、演变特征 4
三、主要成就 7
四、主要经验 10
第二节中国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一、生产经营主体与现代化发展需求不匹配 12
二、食物需求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不协调 12
三、食物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平衡 13
四、区域布局与地方资源状况不匹配 14
五、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发展需求不匹配 14
六、国内发展与国际市场环境不协调 15
七、“粮头”与“食尾”和“农头”与“工尾”发展不平衡 15
第三节新时代中国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6
一、面临的机遇 16
二、面临的挑战 26
第四节国外种植业发展的新趋势及经验 35
一、美国 35
二、欧洲 37
三、日本 40
四、澳大利亚 43
第二章中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46
**节生产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46
一、水稻 46
二、小麦 49
三、玉米 51
四、棉花 52
五、油菜 54
六、蔬菜 56
七、水果 59
八、小结 60
第二节经营状况 61
一、水稻 61
二、小麦 63
三、玉米 65
四、棉花 67
五、油菜 68
六、蔬菜 70
七、水果 72
八、小结 76
第三节生产布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与趋势 77
一、生产布局演变 77
二、生产布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83
三、生产布局演变趋势 86
第四节种植方式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与趋势 88
一、种植方式及其演变 88
二、种植方式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92
三、种植方式演变趋势 94
第五节主要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95
一、种植业技术发展的总目标 95
二、当前种植业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5
三、种植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99
第三章中国种植业生产方式与发展趋势 105
**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105
一、农业机械化的总体情况 105
二、农业机械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107
三、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展望 111
第二节现代高新技术的认知与应用、发展趋势 113
一、现代高新技术的认知与应用 113
二、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14
第三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与供给 115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战略意义 115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需分析 116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展望 119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启示 120
第四节种植业生产与生态环境 120
一、化肥、薄膜、农药的使用现状 120
二、种植业绿色生产的意义 122
三、农户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现状 122
四、气候变化对农户种植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124
五、生态环境约束下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125
第四章中国种植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127
**节发展目标 127
一、2025年目标 127
二、2035年目标 127
三、2050年目标 127
第二节发展战略 127
一、食物安全保障战略 127
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131
三、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132
第三节重大工程 134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134
二、“良种培育”建设工程 135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135
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 136
第四节发展路线图 137
一、食物安全保障战略路线 137
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路线 138
三、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路线 138
参考文献 1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