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贤修(1836-1911)是诗书画印全能、儒佛吏隐兼具的传统文人,一生所历,恰值清王朝盛衰荡覆的全过程。他20岁左右在京时即开始写日记,24岁随父宦入蜀,至病逝之前一年,始终保持写作日记的习惯,总计前后时间跨度约55年之久,留下了那个时代,尤其是四川近代社会的大量历史记录。
沈贤修逝世后,随着社会动荡变迁,其日记也存佚流散,全貌不复。本次整理仅为其中一部分,时间自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九月十日起,迄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除夕止,含闰月连续共近53个月。现谨就整理中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文本。此次整理,所据为沈贤修日记手稿原本。
二、关于标点。日记原稿无标点、无断句,整理时按照文意断句标点。
三、日记中的双行小字自注,置于前后括号内,以与正文区别。
四、关于注释。沈贤修系安徽人,祖辈即因“异地为官”的规定入蜀,且其本人家庭关系亦较复杂,故日记中频频出现的家族和家庭成员,成为阅读时难以绕避的问题。对此,整理过程中经多方检索,力予逐一注释,但仍难尽详。其他则择要略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