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论是怎样形成的(追溯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译丛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748072
  • 作      者:
    作者:(日)不破哲三|责编:汪婷|总主编:张一兵//张亮|译者:孙成志//有邻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不破哲三(ふわ てつぞう),生于1930年,原名上田建二郎。1947年1月加入日本共产党,1964年进入日共中央委员会,1970年任书记局长,1982—2000年担任日共中央委员会委员长。2006年离任。

担任日共主要领导职务期间,就当代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并对哲学问题也有研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人民的议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执政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等。


译者简介:

孙成志,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青年英才)。

有邻,大连理工大学日本学研究所所长杜凤刚、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韩树英与大连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林安西共同协商翻译不破哲三先生的著作时使用的笔名。他们以“有邻”名义翻译出版了不破哲三的《从“科学视角”思考日本的战争》《马克思还活着》。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作者在《经济》杂志上连载的六篇专题研究论文系统编纂而成,旨在探究《资本论》的形成史。

在研究中,作者针对长期关注的核心课题,即追溯从起初的“1857—1859年计划”到《资本论》三卷本的理论建构过程,给出了系统性解答。具体而言,马克思最初设想在“资本一般”理论框架下展开的“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和利润”三卷结构,伴随其经济学说内涵的深化与方法论的革新,最终融合后续研究的预定内容,形成了覆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主要维度的理论体系


展开
精彩书评

推荐阅读人群:

党员领导干部必读书目

·经济学专业人士

·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对社会经济现象感兴趣的大众

【名家推荐】

不破的新作《〈资本论〉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按时间顺序剖析大量《资本论》手稿,首次全面揭示了马克思经济学探索的全貌,并由此带来两大重要意义:  

1. 去伪存真:  

现行版《资本论》不再被视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完美终极成果”,而是能清晰剥离其中未成熟的观点,从而更纯粹地把握马克思的最高成就。  

2. 体系重构:  

本书明确了马克思经济学全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他最终选择《资本论》三卷(含理论史共四卷)结构的方法论依据,由此凸显《资本论》在其整体构想中的核心地位。  

                   ——日本著名学者、神户女学院大学名誉教授 石川康宏


展开
目录

序章带来经济学变革的划时代发现1

经济学的“完全彻底革命”1

引人关注的四个发现6

第一部分报告经济学上的发现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第一章一般利润率与绝对地租的发现(1862年)13

读“关于剩余价值的诸学说”13

关于一般利润率的前期考察16

马克思对地租理论的变革18

科学经济学的试金石21

地租理论编入“资本一般”的波折24


第二章“起源论方法”的确立28

地租理论的研究和经济学方法论28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两面性的评价30

李嘉图经济学方法论的弱点是什么32

马克思关于方法论的各种定式34

与《资本论》三卷构成意义相关的问题37

目录《资本论》是怎样形成的追溯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完成马克思独自的“经济表”(1863年)——

在新领域、再生产理论上开拓道路40

实现问题曾是“资本一般”阶段“不得入内”的

区域41

在对斯密的研究中探究再生产理论、实现理论43

受魁奈《经济表》的启发47

马克思独自制定《经济表》50

开拓出经济学的新领域53

再生产理论此后的进展54

\[补论\] 在《1857—1858年手稿》中的前期研究57

第二部分危机论的探究与展开

——以运动论的发现为核心第四章追溯初期阶段(1857—1864年)的研究63

马克思关于“危机运动论”研究方针的论述63

“危机论”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65

马克思怎样看待1847年经济危机68

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1857—1859年)所揭示的

问题71

《1857—1858年手稿》中关于危机论的探究73

对“利润率下降”这一“神秘”现象的科学阐释77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主义的体制性危机79

利润率的下降、危机的反复、“暴力推翻资本”82

《1861—1863年手稿》与利润率下降的规律85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手稿中的苦战

(1864年)88

第五章危机运动论——1865年的发现及其意义94

建构危机运动论的智慧之光94

圆满实现对经济循环的模拟99

“世界市场”与“信用”问题102

把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生命循环”的一部分104

共产国际的报告(《工资、价格和利润》)105

第六章《资本论》第三卷后半部分的运动论研究

(1865年)——对第四卷构思的重大改变109

“流通过程的缩短”这一运动形态的载体——商人

资本110

正式着手研究“信用理论”115

运动论的发现急剧改变了马克思的“危机论”122

第三部分“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追踪这一规律的形成和发展第七章“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定义的诞生——

“机器论”续稿131

“机器论”为什么中断131

直面机器大工业的实际状态137

马克思在最初阶段关注的几个问题141

“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要表达

什么144

“为生产而生产”的物质基础的形成146

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工人阶级的成长与发展148

尝试概括新定式的意义153

第八章《资本论》的《1863—1865年手稿》及

新定义155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第一卷手稿)——

新定式的定位155

导入“总体工人”的定义160

第三卷第三篇手稿——两个危机论163

第三卷第三篇手稿——阐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

特征167

第二卷第一份手稿——新定式与“固定资本”

研究170

第三卷后半部——关于危机论的补充174

着手完成《资本论》第一卷的定稿175

第四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定稿的研究第九章《资本论》第一卷——定稿中发生了什么

变化181

再论《工资、价格和利润》181

(一)关于“工作日”及“工资”部分184

在“工作日”的章节里追加历史部分184

新增加了“工资”章节187

(二)读“机器和大工业”一章188

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阶段与“总体劳动者”188

从两个侧面分析工人阶级的成长、发展过程193

机器大工业——生产与市场无节制扩张的

时代196

危机与产业循环都处在生产急速扩张的过

程中199

技术基础的不断变革是这一生产方式的特征201

(三)研读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的

第二十三章204

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分析视角205

资本积累与集中的迅猛发展206

过剩劳动力的“预备军”与资本主义的

积累212

呼吁为斩断资本主义积累的链条而斗争217

(四)第二十四章第七节——解读资本主义社会

变革的逻辑222

第一卷手稿和定稿的根本区别222

“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对其必然灭亡的理解”的

辩证法结构226

从马克思革命论发展的角度看233

第十章第一卷定稿对第二卷、第三卷构思的影响237

(一)关于《资本论》第三卷238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理论定位238

信用论与地租论241

关于第七篇243

\[补论\]《1861—1863年手稿》——关于

“第三篇”结论部分的文献学研读248

(二)关于《资本论》第二卷251

第二卷各手稿的写作过程251

马克思的“备忘录”——以第二卷为危机论的

核心论述板块253

对“关于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点

补充257

终章所谓“计划问题”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

发展262

追溯经济学著作构思的发展过程262

(一)1857—1859年的最初计划263

(二)关于《1857—1858年手稿》267

(三)关于《1861—1863年手稿》269

(1)第一章“资本的生产过程”前半部分

与第三篇“资本和利润”269

(2)“关于剩余价值的各种学说”的写作271

(3)“第三篇”及“第一篇”的计划编制272

(4)第一章“资本的生产过程”后半部分的

写作277

(四)关于《1863—1865年手稿》278

(1)第一卷手稿(写于1863年8月至1864年

夏天)279

(2)第三卷前半部手稿(写于1864年夏天

至年末)280

(3)第二卷第一份手稿(写于1865年

上半年)281

(4)第三卷后半部手稿(写于1865年夏天

至年末)282

(五)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定稿284

整体回顾290

附录一马克思与《资本论》创作年谱292

附录二马克思逝世后与《资本论》相关的年表309

译后记3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