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建构新时代中国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民生政策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918095
  • 作      者:
    作者:万国威|责编:张立明
  • 出 版 社 :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内容介绍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建构新时代我中国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采取量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上海、天津、苏州、南京、济南、郑州、成都、长沙、合肥、威海等十个城市进行实证调查后,发现当前我国流动儿童面临的突出风险,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关键领域:一是流动儿童遭受的暴力、忽视和欺凌等伤害风险不容回避。据调查,我国有5.2%的被访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常遭受躯体暴力,经常遭受情感暴力的占比为10.2%,而饮食、衣物、医疗和监护等领域的经常忽视率为4.4%-7.1%,这意味着我国有相当比例的流动儿童面临严峻的家庭监护不当。另外,我国还有4.1%的流动儿童经常遭受校园欺凌,过去一年中“以暴力胁迫拍照”或“强迫录播不雅行为”的严重网络欺凌行为均超过1.0%,高同辈排斥的报告率约为2.3%,其所遭遇的家外伤害风险也日趋严峻。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调查中有1.9%的流动儿童在被伤害后无人求助,他们构成了当前非常主要的暴力、忽视及欺凌受害群体。二是解决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调查证实我国流动儿童自小学高年级阶段起心理健康状况开始急剧恶化,9-15周岁流动儿童罹患重度抑郁症的比例不但已高达2.1%,同比农村留守儿童2.0%的报告率更高,而且有11.8%的被访者存在严重的焦虑症状,7.0%的被访者经常存在自残或自杀的想法。上述数据展现出,流动青少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已经相当严重,通过政策手段有效管控流动儿童的多重压力源,并利用挫折教育来缓解其失败感变得极为重要。三是流动婴幼儿的监护照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据调查,我国有26.6%的流动儿童出生于流入地,三岁前就已经来到流入地的比重为52.8%,六岁前来到流入地的比例已达76.7%,这意味着超过四分之三的流动婴幼儿需要在流入地长期生活成长。但实践中,由于近四分之三的流动家庭拥有两个以上子女,且流入地为非户籍人口提供的公共托育等资源较为有限,绝大多数流动家庭只能通过母亲主要照顾、父系祖辈辅助照顾的形式,来解决流动婴幼儿的监护照料问题,为此流动儿童母亲中灵活就业及不就业的比例超过九成,流动家庭迫切需要获得在地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四是流动儿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均等教育权面临挑战。调查证实,在国家“两为主”政策的带领下,各地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地情况相对较好,流动儿童出现三次以上转学情况的比例仅为2.6%,说明他们获得平等义务教育机会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改善。但流动儿童仍然在非义务教育领域,面临公办学前教育入学难、高中均等教育权保障不佳等问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被访儿童不能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约16.4%的流动儿童因不能够在异地中考/高考而被迫选择回流,而超大城市的入学限制是上述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基于更深层次的制度反思,研究意识到,当前我国流动儿童面临的突出风险,既与我国在政策上严重低估了部分流动家庭的功能障碍有关,也与我国儿童福利长期存续的脆弱性、局限性与边缘性的制度特征密不可分,因而尽快将流动儿童纳入政府关爱保护体系中、持续强化儿童福利制度的拓面提质,以及积极打造富有韧性的儿童福利体系,乃是破解现有制度难点痛点的关键之举。研究建议,我国应当尽快拟定并坚定落实《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通过普惠和特惠相结合、流入地与流出地相结合、规范市场与国家补贴相结合、家庭尽责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四项原则,全面形成“家庭为基础、政府为兜底、机构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新格局,以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为基点,持续推进我国儿童福利的转型升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流动儿童的相关研究
二、流动儿童的政策安排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概念操作
四、研究伦理

第四章 流动儿童的宏观概貌
一、个体的基本状况
二、家庭的基本状况
三、家庭内部伤害状况
四、家庭外部伤害状况
五、心理与行为状况

第五章 流动儿童的分类比较
一、不同性别的比较
二、不同年龄的比较

第六章 流动儿童的质性研究
一、监护照顾状况
二、教育保障状况
三、身心健康状况
四、社会保护状况

第七章 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的制度反思
一、流动儿童风险的制度解释
二、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
三、儿童福利建设的国家责任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