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强国视阈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两创--以村超村BA为例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676516
  • 作      者:
    作者:徐姗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姗姗,女,河北沧州人,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副编审,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在《文化遗产》《民族学刊》《编辑之友》《中国藏学》等CSSCI期刊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中国民族报·理论版》等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强国视阈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两创”:以“村超”“村BA”为例》以兴起于黔东南、走红于互联网的“村BA”“村超”为例,介绍当地将篮球、足球联赛融入民俗节日庆典,凭借网红IP盘活非遗资源、文旅线路并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经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主体在基层县乡。我国民族村寨是文化富集区,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洼地”。“两江两村”赛事对于贯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以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广大具备文旅创新开发潜力的民族村寨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尤其近两年中各地民族特色的文旅热拉动国民经济效果明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不断总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经验,探索从“系统性保护”到“创造性转化”的实践路径,分析新经验、新地标、新增长点的示范经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旅游强国建设。
  本书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2022年和2023年相继火爆出圈、网络传播量已累计超过1000亿的“村BA”“村超”个案为研究对象,观察西部民族村寨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并孕育文化创新的过程、民族文化融合创新与现代化互洽互构的过程以及民族文化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现代力量的过程,进而解析“村BA”的成功密码以及其为何堪称“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挖掘“村超”赛事以及其产业链中蕴藏的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如何激发基层振兴乡村实践策略的。本书对于研究新时代的农文旅开发中应如何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第一节 选题缘起
  “村BA”与“村超”作为我国近两年的网络热词,是新时代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的基层版本,是小山村/小县城搞出大动静的现象级传播事件,是民族地区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典范操作,也一路领先地为全国方兴未艾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开了“体育+”思路。因这两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分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和榕江县,又都以“村”出了特色而闻名,故常被媒体以“两江两村”赛事统称。带着对“村BA”“村超”何以火爆出圈的研究兴趣,笔者两年中数次前往黔东南州进行田野调查后写作了本书。
  2023年4月晴朗的一天,笔者在第一次去往“村BA”发源地——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的网约车上,一边用手机刷着各类媒体对“‘村BA’背后有高人”的讨论和猜测,一边与司机攀谈,当听说小伙子就是土生土长的台盘村民时,迫不及待地问出了“你们的‘村BA’是怎么一下子火起来的?”他轻松答道:“就是靠我们那天亮文化啊。”难道是某家文化传媒公司的名称?追问之下,才搞清楚所谓的“天亮文化”是黔东南文旅打出的口号——“跳舞唱歌到天亮;斗牛比赛到天亮;乡村篮球到天亮。”从歌舞、斗牛到篮球,可以看出民族村寨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从传统到现代并且中西合璧的走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村BA”“村超”都是在黔东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上生根发芽,扎实依靠本地各族村民锤炼成文化、创出知名度的农文体商旅综合体,代表新时代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活力的新风尚。
  民族地区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返贫风险高的“洼地”,也是民俗传统、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线”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活化利用的“前沿”,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资源优势。“村BA”与“村超”,一个孕育于仅1000余人口的村寨,一个上演在人口不足40万的县城,原本都看似平平无奇,甚少出现在贵州的旅游地图中,然而却在2022年、2023年出人意料地创造了比赛日分别涌入20000余名和50000余名现场观众的纪录,掀起的网络直播观看浪潮更是创造了上千亿次的流量奇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海外知名度的乡村体育IP。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3
第二节 研究背景 8
第三节 理论依据 13
第四节 思路与方法 21

第一章 多彩贵州缘何孕育出文体旅样板工程 27
第一节 黔东南历代各族文体民俗活动溯源 28
第二节 从“化外之民”到各族共创灿烂文化 36
第三节 “逢节必比赛,比赛先打球”传统的形成 47
第四节 “村BA”“村超”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 51
第五节 民族文旅的经济学卖点意义与文化学纽带意义 60

第二章 “村BA”:苗乡球赛通过网络出圈迎八方各族游客 69
第一节 台盘乡“村BA”的历史沿革与诞生契机 71
第二节 “村BA”现象级传播的制胜密码在于民族特色 79
第三节 “村BA”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 84
第四节 “村BA”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 97
第五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彰显共同体凝聚力与影响力 103

第三章 “村超”:侗苗瑶水壮众多西南少数民族以球会友 109
第一节 榕江县“村超”的历史沿革与诞生契机 113
第二节 从各族群众共享“超级周末”看民族文旅“流量变现” 119
第三节 县域文体联赛搭载“数商”引擎的系统性防返贫意义 134
第四节 新时代民族村寨文旅:不止打卡、歌舞、旅拍和小吃街 139
第五节 “村超”体现建设“体育强国+旅游强国”的双重目标 148

第四章 “村BA”“村超”有机衔接传统与现代的“两创”经验 155
第一节 古为今用:传统文体与节庆民俗为村赛展演提供底蕴 156
第二节 洋为中用:国际运动本土化与直播电商助力热点生成 165
第三节 辩证取舍:从自娱自乐到美美与共的文化创造性转化 172
第四节 推陈出新: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下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79

第五章 旅游促进“三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9
第一节 文旅融合发展作用于“三交”“互嵌”与“铸牢”的逻辑 191
第二节 “村BA”“村超”对全国旅游促“三交”计划的经验借鉴 197
第三节 民族村寨广场:各地各民族文旅遥相呼应的“三交”枢纽 207
第四节 以互联网思维架设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文旅之新引擎 223

第六章 乡村振兴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非遗“活”起来 235
第一节 “村BA”“村超”以村味、民族风走红的文化启示 238
第二节 农商文体旅融合为民族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注入动能 248
第三节 各民族文化互嵌为民族非遗的创造性转化赋予势能 259
第四节 各民族共建共享现代文明体现的“中和位育”之道 265

第七章 多方协同推进民族村寨融入旅游强国建设的路径规划 273
第一节 各级政府赋予文旅开发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274
第二节 社会资本共商“民族文化搭台,县域旅游唱戏”高招 279
第三节 非遗文保单位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84
第四节 县域融媒做好热点孵化、引流和涉民族因素舆情管控 289
第五节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经营者持续文化主体性创新 294

结语 300

附录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