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癌症只是慢性病(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视点第4版)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1034924
  • 作      者:
    编者:何裕民|责编:白汀竹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编辑推荐

·癌症科普经典著作畅销17周年全新升级版

·斩获“全行业优秀畅销书”等7项大奖

·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癌症患者走向疗愈的求医就诊实用读本

·这一全新修订版,在2014年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汇聚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实用、更具前瞻性的抗癌策略

·癌症不是绝症,而是可以科学管理的慢性病!这一“定海神针”式观点,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安慰!作者在全国率先提出后并积极倡导了17余年,深受患者喜爱

·颠覆传统认知,提供科学、全面、可行的抗癌新思路
本书深入解析癌症的本质、三大类型及发病机制,为什么是慢性病;解读为何即便是晚期或已转移的癌症,仍可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化为可控的慢性病,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安心面对疾病,提升自己的抗癌力

·拒绝盲目过度治疗,提供精准防治策略,智慧抗癌
书中提出“将军思维”的战略抗癌理念,倡导“三驾马车”“八字方针”及“圆桌诊疗”等创新方法,从心治癌,帮助患者疗愈癌症

·权威医生40多年来50000余例癌症患者的实证提示,以医药·观念·心理·行为·饮食·体能·社会“多管齐下”的思路纠治,确实有效!


获奖情况

·第二十二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09年)

·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2009年)

·中华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作品(2010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0年度科技创新奖科普奖(广播类)一等奖(2011年)

·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图书类)提名奖 (2012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年)


展开
作者简介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原理事、两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首届中国心身医学终身成就奖、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行医40余年,诊治50 000余例癌症患者,力助数万人疗愈,走向康宁

·担任中央电视台、CC讲坛和全国20余家地方电视台健康栏目特邀嘉宾

·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70余人

·出版图书70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权威升级,全新第四版!

本书基于2014年第三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增补,凝聚了作者40余年的临床经验、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深刻反思。面对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癌症新疗法,本书并未过多涉及,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看诊的丰富经验,用“新观点”“新治疗”“新康复”三大板块,站在国内外双重视角,对100多年来200多种癌症,从医学、哲学、人文以及患者需求的角度,有理有据地提出癌症只是慢性病及全新、全面抗癌的综合理念和方法,并配以大量真实案例,既具权威性,又具实用价值和可读性。

本书适用于:

l 癌症患者及家属—— 提供科学、可行的诊治、康复策略,助力早日疗愈

l 医生、护士及科研人员—— 参考创新抗癌的权威理论与实践


展开
精彩书评

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写的一本科普著作《癌症只是慢性病》,笔者同意他的观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得主  肝胆外科权威  汤钊猷院士

《癌症只是慢性病》问世已经17年了,第三版修订面世后又10余年过去了,考虑到癌症发病率飙升,虽然癌症只是慢性病的新知似乎已成共识,但改变根深蒂固的恐癌文化及应对时的种种慌乱失措,还是需要与时俱进地做些科普工作,仍需加强对癌症认知的全民提升!第四版笔者费时半年,就该书内容做了较大幅度修订,更替内容达1/3。既尽可能接地气,紧贴癌症临床诊疗实际,又尽量反映癌症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近况,以令读者能获得时代前沿的最新资讯,从而面对癌症时可更从容又科学合理地应对!

上海中医药大学  何裕民教授

何裕民教授的书一版再版,影响了千千万万癌症患者和家庭,成为他们身心疗愈的指南。其妙义有三:其一,接受突如其来的癌症诊断,不可病急乱投医,而是积极、冷静、系统地求医,综合施策谋疗愈,求康复;其二,放弃“战争模式”,杀灭癌细胞,控制靶点固然重要,把握生命的拐点,实现带瘤生存更重要;其三,癌症是生命课堂,世上没有长生不死之人,拒绝生命不息、抗癌不止的执念,接纳安宁疗护是最后的归途,生有品质,死亦坦然。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王一方教授

 

真实案例

晚期巨大型胰尾癌患者的逆转之路

2014年,甘先生被确诊为晚期巨大型胰尾癌,多家权威医院判定“无治疗价值”,预计生存期仅3~6个月。无奈之下,他辗转来到上海求助于笔者。经评估后,笔者建议先行中医药内治与外敷,待机手术。手术切除3.5 kg肿块,确诊为神经内分泌型恶性肿瘤,病情的凶险程度不逊于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癌症,且已侵袭左肾、脾、部分肠胃。所幸,未发生淋巴转移。手术后,所有医生均强烈建议进行至少两年以上的化疗,但考虑到该病理类型癌症对常规化疗/放疗反应不佳,笔者建议暂缓,以中医药调理为主,并密切观察。现在,甘先生在无化疗、放疗的情况下,有品质地生活了11年!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