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精选书系”之一,该书系构成了完整的咨询师培养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2.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 樊富珉 作序力荐,咨询领域心理学家、清华附中心理教师等联合力荐。
3.新手咨询师入门推荐图书、成熟咨询师案头工具书、普通大众的心理指南书。
4.填补市场空白,聚焦特殊群体
·市面罕见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咨询指南,突破传统以成年人为中心的视角,填补专业领域空白。
·覆盖幼儿期至青春期后期的完整发展链条,深度剖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及咨询策略,满足从学龄前儿童到青少年的多样化需求。
5.科学系统,理论与实操并重
·结构化框架:全书分为发展基础、理论实践、问题干预三大板块,逻辑清晰,从理论到案例层层递进。
·多流派整合:涵盖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治疗、正念疗法等主流理论,提供多元视角的工具箱。
·实战指导:包含初始评估、治疗联盟建立、伦理法律应对、危机干预(自杀 自残 暴力)等全流程操作指南,配有真实案例及评估模板。
6.立足家庭与系统,破解复杂问题
·系统化思维:突破个体视角,整合家庭、学校、社区、信息技术等多重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提供“家庭参与”“学校协作”等干预方案。
·热点议题全覆盖:针对性解决校园欺凌、学业压力、物质滥用、网络成瘾、性少数群体认同、创伤后应激等社会痛点,贴合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7. 创新方法,贴合儿童心理特点
·游戏与艺术治疗:详解沙盘、绘画、戏剧等非语言干预技术,打破儿童沟通壁垒,提升咨询趣味性与有效性。
·发展适应性策略: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专属技术(如幼儿期游戏互动、青春期认知重构),确保咨询手段科学适配。
8.兼顾实用与伦理
·法律与伦理指南:专章解析未成年人知情同意、保密原则、儿童虐待报告义务等法律边界,为咨询师提供合规操作保障。
·跨学科资源:整合政策、工具,助力学校咨询师、社工等多角色协同工作。
9.受众广泛,多元场景适用
·专业人群: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教师、社工、儿科医生的案头工具书。
·学术与教育价值:高校心理学课程教材优选,提供循证治疗模型(如CBT、DBT)及实证干预方案。
·家长友好型内容:普通读者可获取科学育儿策略,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改善家庭沟通模式。
10. 前沿性与社会价值
·数字时代洞察:探讨社交媒体、网络暴力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提供应对“屏幕一代”心理问题的创新思路。
·危机干预手册:自杀、自残、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步骤清晰,为高风险场景提供“急救指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儿童和青少年或多或少出现了心理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及父母也逐渐重视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默认大部分来访者是成年人,因此,在众多心理咨询书籍中,鲜有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咨询的书籍。
本书正是一本能全面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指南。这本书聚焦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殊性,立足于大量的咨询理论和知识,同时还提供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和策略。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从儿童和青少年咨询的背景、理论及常见问题和干预实践入手,为咨询师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如何概念化来访者、如何帮助来访者做出他们想要的改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本书适合专业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咨询师,也适合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学习者、教育者及研究者,此外,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研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可以拿来阅读、参考。
在时代聚光灯的照射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非常值得相关从业者学习、参考。当然,要想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超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宏观领域探寻答案。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与技巧,面对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专业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本书的出版一定有助于提升相关咨询服务的水平,并拓宽咨询师的视野。
——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作为临床一线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工作者,我深感当今时代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尽管全社会都在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但有素质、有水平、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短缺,远远满足不了激增的社会需求。《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这本书通俗易懂,兼具理论、方法及案例,既有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真知灼见,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及时雨”,期待它能成为更多专业同行的案头书。
——李春秋
北京回龙观医院静观治疗病房副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督导心理教练
我经常说,如果一位咨询师不具备从来访者身上发现其优点的能力,那就无法将来访者带出心理困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从积极视角指导咨询师挖掘来访者的优势与价值,帮助咨询师找到咨询的途径,提升咨询师助人自助的良好职业效能感。
——雷秀雅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模范教师
本书为中学心理教师构建了清晰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其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的整合:DI一是系统视角一一从发展心理学与生态系统理论切人,解析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生成机制;DI二是临床路径——提供常见心理问题的标准化定义、动态评估模型及阶梯式干预方案;第三是伦理指南——涵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特有的法律边界与伦理议题。本书堪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全景式专业指南。
——陈明秋
中学心理教师,心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