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点红
【植物基源与形态】
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为菊科
(Asteraceae)一点红属植物,又名羊蹄草、叶下红、紫背叶,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点红为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或被疏短毛,灰绿色。叶质较厚,顶生裂片大,宽卵状三角形,具不规则的齿。头状花序在开花前下垂,花后直立;总苞片黄绿色,约与小花等长,背面无毛;小花粉红色或紫色,管部细长;冠毛丰富,白色,细软[1,2](图1-1)。
【化学成分】
一点红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emiline、senecionine等)、倍半萜类[γ-蛇麻烯(γ-humulene)等]、黄酮及其苷类[槲皮素(quercetin)、rhamnetin等]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3-5](图1-2)。
图1-1 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图1-2 一点红中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结构式
【药理作用】
一点红提取物在体外对道尔顿淋巴瘤细胞(DL)、艾氏腹水癌细胞(EAC)和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均具有细胞毒性,在体内可有效抑制小鼠实体瘤和腹水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寿命[6]。此外,以倍半萜类化合物γ-humulene为主成分的一点红活性部位可显著抑制B16F10黑色素瘤诱导的C57BL/6小鼠毛细血管的新生[3]。一点红水提取物可减轻白蛋白引起的大鼠足水肿[7],其甲醇提取物能够抑制角叉菜胶所引起的水肿[8]。一点红的甲醇提取物还可抑制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生成[8]。此外,一点红中所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9]。
【应用】
一点红常用于治疗腮腺炎、乳腺炎、小儿疳积、皮肤湿疹等[5]。
2人心果
【植物基源与形态】
人心果[Manilkarazapota(L.)P.Royen]为山榄科(Sapotaceae)铁线子属植物,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地区。人心果为乔木,高可达20m。叶互生,长圆形或椭圆形。花生于枝顶叶腋;花冠白色,花冠裂片先端具不规则细齿;花药长卵形,子房圆锥状,密被黄褐色绒毛,花柱圆柱形。果实为浆果状,褐色,果肉黄褐色,种子扁[1](图2-1)。
【化学成分】
人心果中主要含有黄酮类[dihydromyricetin、槲皮苷(quercitrin)、杨梅苷(myricitrin)等]、三萜类[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等]、酚酸类[咖啡酸(ca.eicacid)等]以及油酸和亚油酸等化学成分[2,3](图2-2)。
图2-1 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
图2-2 人心果中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结构式
【药理作用】
人心果的叶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丙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4]。人心果的叶和果实均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5]。人心果的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Caspase依赖通路等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6]。
【应用】
人心果的果实为可食用的水果,其种子可通便、利尿和退热,叶子可用于治疗咳嗽和感冒,树皮可用于治疗腹泻和痢疾[4]。
3土 荆 芥
【植物基源与形态】
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L.)Mo-syakin & Clemants]为藜科(Chenopodiaceae)
藜属植物,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土荆芥为一
年或多年生草本,被短柔毛,高约1m,具有
浓郁的芳香气味。叶片呈长圆形、披针形,有
锯齿。花,绿色,微小,聚伞花序,腋生,每
朵花具有五个萼片。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
被内,种子呈黑色[1,2](图3-1)。
【化学成分】
土荆芥中主要含有以ascaridole为代表的挥发油类成分。此外,还含有黄酮及其苷类[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side)等]、甾体类等其他化学成分[2-4](图3-2)。
图3-1 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
图3-2 土荆芥中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结构式
【药理作用】
土荆芥的提取物及挥发油部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对多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黄*霉菌、黑*霉等)和寄生虫(血吸虫、疟原虫、克氏锥虫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9],可清除DPPH自由基等[7,10],可抑制白血病P388细胞[10]、乳腺癌MCF-7细胞[11]等的增殖。此外,土荆芥还具有抗炎、镇痛[12-15]、免疫调节[16]等活性。
【应用】
土荆芥多用于治疗炎症、挫伤和肺部感染,是常见的抗真菌、利尿、驱虫药物[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