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部分
大兴安岭南麓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一、技术概述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铺设于地膜下的滴灌管(带),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实现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配套科学增密等技术,与传统灌溉相比,亩产量可达到1000千克,可节水30%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30%以上,增产20%,节省用工35%以上。该技术模式适用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南麓春玉米区。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整地
玉米成熟后,采用大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撒于田间。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犁进行深翻作业。深翻作业前,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机二次粉碎秸秆。深翻作业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用圆盘耙、联合整地机或动力驱动耙三种机具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地表平整。如作业后地表不能达到待播状态,要在春季播种前进行二次整地。
(二)适期播种
在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10℃时播种,播种应选用带卫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拖拉机和覆膜播种一体机,能一次完成施肥、铺滴灌管(带)、喷除草剂、覆膜、播种、覆土、镇压作业。种子播深3~4厘米,种肥需深施在种子侧下方6~8厘米处。
(三)滴灌管(带)铺设
滴灌管(带)滴头间距15~30厘米,沙质土壤、高密度种植地块滴头间距要适当缩小,黏质土壤、低密度种植地块可适当加大;滴头出水量2~3升/时,滴灌管(带)铺设长度60~70米。
三、水肥管理
(一)灌溉制度
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灌溉5~6次,灌溉定额为100~120米³/亩。根据实际降水情况、玉米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二)施肥制度
全部磷肥、70%钾肥、30%氮肥作为基肥施入,将剩余70%氮肥、30%钾肥作为追肥,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分3~4次结合滴灌施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每次滴施高氮大量元素水溶肥5千克/亩+尿素5千克/亩,在吐丝期滴施尿素5千克/亩;在灌浆期可采用无人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80克/亩+微量元素水溶肥50克/亩。缺锌地块施用硫酸锌2千克/亩。
滴灌追肥时,加入肥料前应先滴清水,再将肥料加入溶肥罐(桶),固体肥料加人量不能超过施肥罐容积的1/2,然后注满水,每罐肥宜在20~30分钟追完;全部追肥完成后再滴30分钟清水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四、化学调控
在玉米6~8叶展开期,选用含乙烯利或羟基乙烯利等成分的玉米专用生长调节剂作化控剂。使用喷杆喷雾机进行喷施,一般亩喷施30毫升、兑水15千克。喷药时均匀喷洒,尽量喷施上部叶片。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药液,不能与其他农药和化肥混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对玉米产生不良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