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丛书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5477
  • 作      者:
    编者:王国平|责编:陈新//郝晨扬|总主编:吴孔明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梨病害、梨虫害、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收录了我国梨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71种,其中病害28种、虫害43种,重点介绍了每种病虫害的诊断(或识别)特征、分布为害、发生(或流行)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配有代表性图片476幅,书后附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挂图6幅。
展开
精彩书摘
**章绪论
  梨为世界性栽培水果,是我国传统的优势果树。由于经济价值、营养保健价值高及鲜食、加工多种用途,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因其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性强、经济寿命长等特点,梨在我国栽培范围极广,长期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许多地区把梨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在振兴地方经济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梨果营养价值较高。每100g果肉中含蛋白质O.l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2g,钙5mg,磷6mg,铁0.2mg,胡萝卜素、维生素Bp核黄素各0.01mg,烟酸0.2mg,维生素C3mg。梨果具有良好的医用价值。据古农书和古药典记载,梨果生食可祛热消毒、生津解渴、帮助消化,熟食具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现代医学实践证明,长期食用梨果具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的效果。梨果味甜汁多,酥脆爽口,并有香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鲜食果品,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果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梨汁、梨膏、梨干、梨酒、梨醋、罐头和梨脯等。
  **节梨产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梨生产概况
  (一)面积、产量及贸易量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21年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有86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梨。2020年世界梨栽培面积为129.27万hm2,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中国(86.50万hm2),印度(4.20万hm2),意大利(2.66万hm2),土耳其(2.60万hm2),阿根廷(2.57万hm2),西班牙(2.02万hm2),阿尔及利亚(2.00万hm2),美国(1.76万hm2),朝鲜(1.43万hm2),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32万hm2)。
  2020年世界梨产量达2300.91万t,年产量超过30万t的国家:中国(1600.00万t),意大利(61.95万t),美国(60.96万t),阿根廷(60.00万t),土耳其(54.56万t),南非(43.10万t),荷兰(40.00万t),比利时(39.26万t),西班牙(32.37万t),印度(30.60万t)。
  2020年世界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17.80t/hm2,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国家:澳大利亚(131.20t/hm2),黑山(84.42t/hm2),新西兰(52.55t/hm2),瑞士(50.38t/hm2),荷
  兰(40.00t/hm2),比利时(36.83t/hm2),南非(36.12t/hm2),智利(34.69t/hm2),美国(34.63t/hm2),卢森堡(27.00t/hm2)。中国的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18.50t/hm2。
  2020年世界梨进口量、出口量分别为251.56万t、271.91万t,进口量较大的国家:俄罗斯(22.03万t),印度尼西亚(21.69万t),德国(16.55万t),巴西(13.84万t),荷兰(13.44万t),法国(11.58万t),英国(11.20万t),白俄罗斯(10.97万t),中国(10.32万t),意大利(9.36万t);出口量较大的国家:中国(53.94万t),荷兰(38.79万t),阿根廷(33.75万t),比利时(31.23万t),南非(22.67万t),西班牙(11.66万t),智利(11.39万t),美国(11.30万t),波兰(9.85万t),葡萄牙(9.55万t)。
  (二)栽培种类与产地
  在现代分类中,梨归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梨属(Pyrus),梨属约有35个种,野生于欧洲、亚洲、非洲,主要分布于地中海、高加索、中亚和中国。梨属植物起源于第三纪中国西部的山脉地带,现今那里苹果亚科植物资源仍极为丰富。世界上栽培的梨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西洋梨(Pyrus communis):也称西方梨,采收时果肉坚硬,不可食用,后熟软化可食用,故又称“软果型梨”主要种植在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主产国有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主栽品种有巴梨(Bartlett)、宝斯克(BeurrexBosc)、哈蒂(Beurre Hardy)、茄梨(Clapp’s Favorite)、康佛伦斯(Conference)、帕克哈姆(Packham)、红安久(RedAnjou)、阿贝提(Abate Fetel)、客赏(Passe Crassane)、康考得(Concorde)、考米司(Doyenne du Comice)等。
  东方梨(或亚洲梨):又称“脆肉型梨”包括砂梨(Pyrus pyrifolia)、白梨(Pbret-schneideri)、新疆梨(P.shfaangerniS)和秋子梨(P.ussuriensis),产地有中国、日本、韩国、伊朗、印度等。日本主栽砂梨的品种组成为幸水37.4%,丰水22%,长十郎3.3%,新水1.9%,其他褐皮梨12.3%,二十世纪20.9%,其他绿色品种2.2%。韩国栽培*多的是日本的梨品种,其中幸水、丰水分别占比0.7%、0.4%,新高、长十郎、黄金梨分别占比55.3%、20.9%、1.0%,晚三吉、今村秋、秋黄梨分别占比12.9%、3.8%、0.6%。
  (三)产业化经营模式
  世界各国梨生产中,均向早果、丰产、优质、矮化密植、良种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强调适地适栽,按品种特性采取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资源,发挥品种优势,形成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国外西洋梨的矮化栽培发展迅速,以法国为*早、德国为*快,已全部为矮化栽培,美国、意大利、英国、波兰、丹麦、俄罗斯等国都在发展。目前,以Angers中选出的EMA和BA29为*广泛应用的矮化砧木。美国以OHxF(故园x法明德尔)无性系的9、51、333、267、217等矮化或半矮化砧木应用*广。一般,以Beurre、Hardy、old Home、Cure等为中间砧。西方多数国家采用的栽植密度为110~600株/亩(1亩~666.7m2,后文同),以纺锤形和圆柱形为主,部分采用篱壁形。
  在修剪技术方面,欧洲栽培的西洋梨,由于采用圆柱形或纺锤形树形,修剪量较少,多采用拉枝长放技术,使主枝角度开张,形成单轴延伸并结果。关于东方梨的修剪,日本、韩国主要是棚架栽培,整形和修剪量较大,冬季剪截较多,春夏季绑枝工作量较大,但由于是棚架整形结果,容易实现精准量化。
  在施肥方面,各国都根据叶分析、土壤分析来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一般认为丰产梨树叶片中以含氮2.0%~2.5%、磷0.15%~0.3%、钾1.2%~1.6%为宜。日本在对梨树产前、产后叶分析和土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一株树的果实生产量和每100kg土壤消耗的氮、磷、钾数量,生产出符合各个品种需要的配方肥料,使梨树施肥更加科学合理。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果品安全问题。充分利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例如,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捕杀食心虫、利用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害虫等。在化学防治上,所用农药几乎都是低毒、低残留、高效、专一性强的,保证了果实安全性。
  (四)采后商品化处理
  在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领域,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机械化设备,严格进行果品的分级和包装,使用冷藏库或气调库进行储藏,鲜果处理量约占80%。分级技术已从传统的翻板式发展到今天的托盘式。分级指标由过去的直径到果实重量,再发展到如今的重量、色泽和糖度等的自动化分析分级。目前,生产分级设备使用较多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外基本根据品种不同按照果实直径大小进行分级,每级差约为1cm。梨果包装规格因品种和产地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都是按梨果的个数或重量来设计包装箱。包装箱以纸质箱为主,果实重量有5kg、10kg、20kg等多种包装方式,按梨果个数设计包装箱时主要有6个、12个、20个等多种规格。
  二、中国梨生产概况
  中国梨树栽培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已有3000余年栽培历史。中国梨资源极为丰富,除西洋梨外,梨的其他栽培种均原产于中国,我国生产上应用的前10个主栽品种均为中国品种。中国梨的种植范围广,东起黄海之滨、西至天山南北,南起广东、北到黑龙江,除港澳地区之外,中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梨树的栽培。栽培范围之广,为其他多种果树所不及。
  (一)面积和产量
  根据FAO2021年统计数据,中国梨的栽培面积、产量、出口量分别为86.50万hm2、1600.00万t、53.94万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66.9%、69.6%、19.8%,均居世界*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2019年我国梨栽培面积超过3.33万hm2的省份依次为河北、辽宁、四川、新疆、河南、云南、贵州、陕西、安徽、江苏、山西、山东、湖南。其中,河北是我国梨的生产大省,2019年栽培面积为11.79万hm2,占全国梨栽培总面积的12.53%;2021年河北梨的年产量达366.58万t,占全国梨总产量的19.42%。
  (二)栽培种类与品种
  中国梨的主要栽培种类有秋子梨、白梨、砂梨、新疆梨和西洋梨5种。由于它们长期经受遗传和自然选择,对气候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栽培区域。秋子梨品种多分布在我国长城以北的冷凉地区,白梨多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温暖地区,砂梨多分布在淮河及秦岭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和华南高温高湿地区,新疆梨多分布在河西走廊、新疆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而西洋梨主要分布在西北、胶东半岛和辽南及渤海湾地区。
  据《中国梨树志》(李秀根和张绍铃,2020)记载,中国梨的品种结构和比例如下。①晚熟梨的比例从10年前的70%下降到现在的58%,主要栽培品种及其占比:砀山酥梨占25%、鸭梨占12%、南果梨占6%、库尔勒香梨占5%、雪花占4%、金花占4%、其他品种占3%。②中熟品种比例在逐年增加,由10年前的23%上升到现在的27%,主要栽培品种及其占比:丰水占7%、黄花占6%、黄金占6%、黄冠占3.5%、湘南占1.5%、其他品种约占3%。③早熟品种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由10年前的不足7%上升到现在的15%,在我国梨熟期结构中上升*快,主要栽培品种及其占比:翠冠约占7%、中梨1号(绿宝石)约占3.5%、早酥占2.5%、雪青占1%、其他品种约占1%。
  我国栽培梨的常用砧木有杜梨(Pyms betulifolia)、豆梨(P. )两种,前
  者特别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与秋子梨、白梨、砂梨、西洋梨的嫁接亲和力强,是我国北方梨产区的主要砧木,长江流域亦有应用。后者则具有耐水湿、耐瘠薄、耐高温的特点,抗梨树腐烂病,对西洋梨的火疫病、衰退病的抵抗力亦强,耐寒性不及杜梨,与中国梨和西洋梨的亲和力强,是西洋梨的优良砧木,为华中、华东地区梨的主要石占木。
  (三)栽培区域及产业优势
  目前,中国梨产区划分为8个区。其中,华北白梨产区、西北白梨产区、黄河故道白梨和砂梨产区、长江流域砂梨产区为优势产区,东北秋子梨、渤海湾西洋梨、新疆库尔勒香梨和西南红梨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栽培品种。
  华北白梨产区:主要包括冀中平原、运城盐湖区及晋中平原,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降雨适度,昼夜温差较大,是晚熟梨的优势产区。该产区是我国梨传统主产区,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内科研、推广力量雄厚,有较多出口和加工企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目前,该产区梨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7%、54%。
  西北白梨产区:主要包括陕西黄土高原、甘肃陇东和甘肃中部。该区域海拔相对较高,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病害少,土壤深厚、疏松,易出产优质果品。该产区梨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9%,是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白梨生产区。
  黄河故道白梨和砂梨产区: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1
**节 梨产业发展概况 1
一、世界梨生产概况 1
二、中国梨生产概况 3
第二节 我国梨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控现状 7
一、我国梨产区的主要有害生物 7
二、我国梨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主要技术 8
三、目前产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四、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13
第二章 梨病害 15
**节 梨树腐烂病 15
一、诊断识别 15
二、分布为害 20
三、流行规律 20
四、防控技术 22
第二节 梨黑星病 25
一、诊断识别 25
二、分布为害 26
三、流行规律 27
四、防控技术 28
第三节 梨黑斑病 29
一、诊断识别 29
二、分布为害 34
三、流行规律 34
四、防控技术 36
第四节 梨轮纹病 38
一、诊断识别 38
二、分布为害 43
三、流行规律 44
四、防控技术 45
第五节 梨炭疽病 47
一、诊断识别 47
二、分布为害 55
三、流行规律 55
四、防控技术 56
第六节 梨疫腐病 59
一、诊断识别 59
二、分布为害 60
三、流行规律 60
四、防控技术 61
第七节 梨白粉病 61
一、诊断识别 61
二、分布为害 62
三、流行规律 63
四、防控技术 63
第八节 梨锈病 64
一、诊断识别 64
二、分布为害 66
三、流行规律 67
四、防控技术 68
第九节 梨胴枯病 69
一、诊断识别 69
二、分布为害 72
三、流行规律 73
四、防控技术 74
第十节 梨褐斑病 75
一、诊断识别 75
二、分布为害 76
三、流行规律 76
四、防控技术 77
第十一节 梨叶灰霉病 77
一、诊断识别 77
二、分布为害 78
三、流行规律 78
四、防控技术 78
第十二节 梨煤污病 79
一、诊断识别 79
二、分布为害 80
三、流行规律 80
四、防控技术 80
第十三节 梨褐腐病 80
一、诊断识别 80
二、分布为害 81
三、流行规律 81
四、防控技术 82
第十四节 梨白纹羽病 83
一、诊断识别 83
二、分布为害 85
三、流行规律 85
四、防控技术 86
第十五节 梨根腐病 87
一、诊断识别 87
二、分布为害 87
三、流行规律 88
四、防控技术 88
第十六节 梨白绢病 88
一、诊断识别 88
二、分布为害 89
三、流行规律 89
四、防控技术 89
第十七节 梨火疫病 89
一、诊断识别 89
二、分布为害 91
三、流行规律 92
四、防控技术 93
第十八节 梨锈水病 94
一、诊断识别 94
二、分布为害 96
三、流行规律 96
四、防控技术 96
第十九节 梨顶腐病 97
一、诊断识别 97
二、分布为害 98
三、流行规律 98
四、防控技术 98
第二十节 梨根癌病 99
一、诊断识别 99
二、分布为害 100
三、流行规律 100
四、防控技术 100
第二十一节 梨褪绿叶斑病 101
一、诊断识别 101
二、分布为害 104
三、流行规律 105
四、防控技术 106
第二十二节 梨石痘病 106
一、诊断识别 106
二、分布为害 109
三、流行规律 109
四、防控技术 109
第二十三节 梨环纹花叶病 110
一、诊断识别 110
二、分布为害 112
三、流行规律 112
四、防控技术 113
第二十四节 梨疱症溃疡病 113
一、诊断识别 113
二、分布为害 115
三、流行规律 115
四、防控技术 116
第二十五节 梨衰退病 116
一、诊断识别 116
二、分布为害 117
三、流行规律 118
四、防控技术 118
第二十六节 梨果柄基腐病 119
一、诊断识别 119
二、分布为害 119
三、流行规律 119
四、防控技术 120
第二十七节 梨青霉病 120
一、诊断识别 120
二、分布为害 121
三、流行规律 121
四、防控技术 121
第二十八节 梨红粉病 121
一、诊断识别 121
二、分布为害 122
三、流行规律 122
四、防控技术 122
第三章 梨虫害124
**节 梨小食心虫 124
一、诊断识别 124
二、分布为害 125
三、发生规律 126
四、防控技术 126
第二节 桃小食心虫 129
一、诊断识别 129
二、分布为害 130
三、发生规律 131
四、防控技术 132
第三节 苹果蠹蛾 132
一、诊断识别 132
二、分布为害 133
三、发生规律 134
四、防控技术 134
第四节 梨大食心虫 137
一、诊断识别 137
二、分布为害 138
三、发生规律 138
四、防控技术 138
第五节 桃蛀螟 139
一、诊断识别 139
二、分布为害 140
三、发生规律 141
四、防控技术 141
第六节 香梨优斑螟 141
一、诊断识别 141
二、分布为害 142
三、发生规律 143
四、防控技术 143
第七节 梨瘿蚊 144
一、诊断识别 144
二、分布为害 145
三、发生规律 145
四、防控技术 146
第八节 美国白蛾 148
一、诊断识别 148
二、分布为害 150
三、发生规律 151
四、防控技术 151
第九节 梨瘿华蛾 152
一、诊断识别 152
二、分布为害 153
三、发生规律 153
四、防控技术 154
第十节 金纹细蛾 155
一、诊断识别 155
二、分布为害 155
三、发生规律 155
四、防控技术 156
第十一节 梨叶斑蛾 157
一、诊断识别 157
二、分布为害 158
三、发生规律 158
四、防控技术 158
第十二节 苹小卷叶蛾 159
一、诊断识别 159
二、分布为害 159
三、发生规律 159
四、防控技术 160
第十三节 黄斑长翅卷蛾 160
一、诊断识别 160
二、分布为害 161
三、发生规律 161
四、防控技术 161
第十四节 黄刺蛾 162
一、诊断识别 162
二、分布为害 163
三、发生规律 163
四、防控技术 163
第十五节 褐边绿刺蛾 164
一、诊断识别 164
二、分布为害 165
三、发生规律 165
四、防控技术 165
第十六节 桑褶翅尺蛾 166
一、诊断识别 166
二、分布为害 166
三、发生规律 167
四、防控技术 167
第十七节 橘小实蝇 168
一、诊断识别 168
二、分布为害 169
三、发生规律 170
四、防控技术 170
第十八节 梨茎蜂 172
一、诊断识别 172
二、分布为害 173
三、发生规律 174
四、防控技术 174
第十九节 梨实蜂 175
一、诊断识别 175
二、分布为害 175
三、发生规律 176
四、防控技术 177
第二十节 中国梨木虱 177
一、诊断识别 177
二、分布为害 179
三、发生规律 179
四、防控技术 181
第二十一节 乌苏里梨喀木虱 183
一、诊断识别 183
二、分布为害 184
三、发生规律 184
四、防控技术 185
第二十二节 山楂叶螨 185
一、诊断识别 185
二、分布为害 187
三、发生规律 187
四、防控技术 187
第二十三节 二斑叶螨 188
一、诊断识别 188
二、分布为害 189
三、发生规律 190
四、防控技术 190
第二十四节 梨叶锈螨 192
一、诊断识别 192
二、分布为害 193
三、发生规律 194
四、防控技术 194
第二十五节 梨叶肿壁虱 194
一、诊断识别 194
二、分布为害 195
三、发生规律 196
四、防控技术 196
第二十六节 梨黄粉蚜 196
一、诊断识别 196
二、分布为害 197
三、发生规律 197
四、防控技术 199
第二十七节 梨二叉蚜 201
一、诊断识别 201
二、分布为害 202
三、发生规律 202
四、防控技术 203
第二十八节 绣线菊蚜 204
一、诊断识别 204
二、分布为害 206
三、发生规律 206
四、防控技术 207
第二十九节 朝鲜球坚蜡蚧 208
一、诊断识别 208
二、分布为害 209
三、发生规律 209
四、防控技术 209
第三十节 草履硕蚧 210
一、诊断识别 210
二、分布为害 210
三、发生规律 211
四、防控技术 212
第三十一节 梨圆蚧 213
一、诊断识别 213
二、分布为害 214
三、发生规律 214
四、防控技术 215
第三十二节 康氏粉蚧 215
一、诊断识别 215
二、分布为害 216
三、发生规律 216
四、防控技术 217
第三十三节 大青叶蝉 218
一、诊断识别 218
二、分布为害 218
三、发生规律 219
四、防控技术 219
第三十四节 绿盲蝽 220
一、诊断识别 220
二、分布为害 221
三、发生规律 221
四、防控技术 222
第三十五节 茶翅蝽 225
一、诊断识别 225
二、分布为害 227
三、发生规律 228
四、防控技术 228
第三十六节 麻皮蝽 231
一、诊断识别 231
二、分布为害 232
三、发生规律 232
四、防控技术 233
第三十七节 梨冠网蝽 234
一、诊断识别 234
二、分布为害 235
三、发生规律 236
四、防控技术 237
第三十八节 苹毛丽金龟 237
一、诊断识别 237
二、分布为害 238
三、发生规律 239
四、防控技术 239
第三十九节 白星花金龟 240
一、诊断识别 240
二、分布为害 241
三、发生规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