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精)/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0618
  • 作      者:
    作者:吴金明//罗刚//李君轶|责编:王静//朱瑾//习慧丽//陈昕//徐睿璠|总主编:危起伟//曹文宣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对长江流域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以水生生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梳理,阐明保护区的分布、位置、面积和功能区划分,以及主要保护对象等基础信息,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目前水生生物保护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增强保护区保护效果的措施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分析与评价
  1.1我国水生生物保护区概况
  水生生物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水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具有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经济物种及其自然栖息繁衍生境,而依据相关法律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域和水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彭燕等,2015)。目前,我国水生生物保护区主要有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两大类别。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自然集中分布区,由法律指定并受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彭燕等,2015)。根据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等有关规定,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3大类别,共分为9种类型(薛达元和蒋明康,1994)。1956年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桑吉,2019)。21世纪初,我国共建立各级水生生物保护区500余个,保护的山川、河流、沼泽、湿地等自然区域的总面积达20万km2以上,以中华白海膝(Sousa chinensis)、海龟(Chelonia mydas)、斑海豹(Phoca largha)、中华鋳sinensis)、大I兒(如drz_osdo^dionws)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均受到保护(樊恩源,2016)。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被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李思发,1996)。截至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告41批次535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保护面积达13万km2,包括全国主要内陆水域及海区,保护了上百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鱼类,涵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鲟(Psephurus gladius)、中华鲟、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川陕哲罗娃(Hucho bleekeri)、长江江膝(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白暨膝(Zipotes vexillifer)等10余种,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秦岭细鱗娃i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水嫩(乙utro lutr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等31种。
  1.2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
  长江地处我国中南部,位于24°30~35°45'N,90°33~122°25'E,东西直距3000km以上,除长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南北宽度均为1km左右。长江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华人民的“母亲河”,与黄河一道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是我国**、世界第三大河。流域涉及我国15个省(区、市),总长度约为6300km,*高点和*低点的海拔相差5300km以上,江河湖泊以及人造水库星罗棋布。流域总面积达180万km2,水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4%。年入海水量达9.6X1012m3(李美玲,2009)。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量和生物资源量均位于我国各大流域之*,因此长江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种源基地(李美玲,2009)。长江流域现有鱼类370种(亚种),占我国淡水鱼类总数的48%,隶属于17目52科。鲤科鱼类为长江鱼类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多为经济鱼类,其中以“四大家鱼”*为著名,包括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其次为鳅科、姚科、虾虎鱼科、平鳍鳅科和其他科鱼类。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有5种长江鱼类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中华鲟、长江鲟、白鲟、謝(Temrnlosa reevesii)、川陕哲罗鲑;有25种长江鱼类被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等(表1.1)。长江鱼类资源在全球鱼类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蔡其华,2006)。
  就“四大家鱼”而言,长江以其丰富的鱼苗资源支撑起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在“四
  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成功以后,人工繁殖所用的种源仍需从长江中捕获(李思发,200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中天然鱼苗在我国天然鱼苗中仍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63%。同时,长吻餘iLeiocassis longirostris)、獲鱼昍japonica)、黄颖鱼、中华倒刺鲃iSpinibarbus sinens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繼、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中华域螯蟹(Eriocheir sznewsisO等诸多名特优水产养殖动物均产自长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59种淡水养殖品种中有26种在长江中自然分布,长江水系中许多养殖品种的种质是我国所有水系中*优的(李美玲,2009)。长江渔业的发展既代表了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也是推动我国淡水渔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
  近半个世纪的围湖造田、江湖阻隔、筑坝建闸、酷渔滥捕、水污染、水土流失、渔政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流域管理体制制约等诸多因素导致长江渔业资源急剧减少,致使长江达到了*差的“无鱼”的等级(吴铭和陶摘,2014)。同时2020年1月,白鲟灭绝的消息再次把长江渔业资源衰退推到舆论的焦点(Zhang et al.,2020)。中华鲟和长江鲟作为长江的另外两个旗舰物种,它们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从2000年开始,野生的长江鲟就未发生过自然繁殖(危起伟等,2020)。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自2013年至今,中华鲟仅于2016年在葛洲坝下进行了小规模的自然繁殖,其野外种群状况也不容乐观(张辉和危起伟,2016;吴金明等,2017)。
  2019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除保护区范围之外的长江流域其他的天然水域也需全面禁捕,开展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http://www.cjyzbgs.moa.gov.cn/tzgg/201912/t20191227_6334009.htm)。长江流域十年禁捕通告的发布,直接将当前*直接、*重要的影响生态的酷渔滥捕取缔,极大地减小了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压力。当前缺乏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内主要保护物种的研究(王四维,2020)。有关水生生物保护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然保护区或是某个保护区(杨应等,2017;朱忠胜和宋娇文,2018;杨丽琴,2019;梁正其等,2019;李妮规等,2019)。本书以332个长江流域禁捕保护区为基础,分析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格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更好地建设发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长江流域的5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8462.38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0.47%,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总面积均逐年增长(图1-1)。其中,2006年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增长较快,数量增长也较快;2008~2013年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增长较缓,而数量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其间新增的自然保护区为省级、县市级或面积较小的山区河流型自然保护区。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有12个,占总数的22.22%,面积为2082.86km2,占总面积的24.61%;省级自然保护区有21个,占总数的38.89%,面积为2840.17km2,占总面积的33.56%;县市级自然保护区也有21个,占总数的38.89%,面积为3539.35km2,占总面积的41.82%。省级和县市级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是***自然保护区的1.75倍(表1.2)
  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县市级>省级,其中县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168.54km2,***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173.57km2,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135.25km2(表1.2)。县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比省级自然保护区更大,主要原因是有3个县市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均大于400km2,其中岳阳东洞庭湖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更是达到了107726.3hm2,若除去这3个县市级自然保护区,则县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101.75km2。
  1.3长江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情况
  长江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11652.55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0.65%。2007~2017年长江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数量和总面积均在稳步增长(图1-2),2012年面积增幅*大,主要是由于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904.15km2)成立,其面积约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平均面积(401.63km2)的4.7倍。
  ***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250个,占总数的89.93%,总面积为11349.44km2,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的97.40%,平均面积为45.40km2;省级水产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分析与评价 1
1.1 我国水生生物保护区概况 2
1.2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 2
1.3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5
1.4 长江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情况 6
1.5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水域类型与空间分布 8
1.5.1 水域类型 8
1.5.2 空间分布 8
1.6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10
1.6.1 经济鱼类保护对象 16
1.6.2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对象 18
1.7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的管理 21
1.7.1 法律依据 21
1.7.2 管理机构 21
1.7.3 管护措施 22
1.8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3
1.8.1 保护区区域和主要保护物种设置不均衡 23
1.8.2 保护区边界和功能区划有待完善 24
1.8.3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专业管理机构缺乏 25
1.8.4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资源本底不清 25
1.9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相关建议 25
1.9.1 构建水生生物保护区网络 25
1.9.2 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管理体系 26
1.9.3 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资源监测与科研工作 27
第2章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分区介绍29
2.1 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30
2.1.1 长江上游 30
2.1.2 长江中游 34
2.1.3 长江下游 41
2.2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43
2.2.1 长江上游 43
2.2.2 长江中游 63
2.2.3 长江下游 100
参考文献 118
附图 12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