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变(女性性别与心理学第3版)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5664471
  • 作      者:
    作者:(美)玛丽·克劳福德|责编:刘丽丽|译者:徐华女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编辑推荐

u 全面系统地阐述女性与性别心理学,思想深邃,观点清晰,言辞犀利,刷新你的女性与性别认知。聚焦女性与性别心理学的多维度探讨,运用实证社会科学、扎根于女性生活经历的诠释性分析,全面呈现多样化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触及女性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性别制度在社会文化层面、人际层面和个体层面的运作及其相互关联,剖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提供批判性思考的工具。

u 聚焦转变,探讨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和发展性转变。做一名女性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建构。

u 突出心理学内部的转变以及如何促进性别平等。女性主义心理学致力于挑战已有研究中隐藏的偏见,并倡导开展性别公平研究,女性与性别心理学提倡批判性思考,注重对固有观念的重新思考,鼓励思维转变和价值重估。

u 多样性、包容性和交叉性视角。挑战聚焦白人中产女性、异性恋群体、性别二元化划分等叙事传统,纳入了在族裔、社会阶层、性态、年龄等方面多样化的女性的经历,呈了现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女性,深度剖析女性的生存。

u 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在女性意识、性别平等意识日益觉醒和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本书如同一本良师益友,引领你、指导你批判性思考现实中隐秘的真相,深入思考女性议题,为实现性别平等而采取行动。

u 美国心理学协会和美国心理科学协会资深会员玛丽·克劳福德的经典之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玛丽·克劳福德(Mary Crawford),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荣休教授,该校女性研究项目前主任。作为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大学的一名教员,她因在女性与性别领域教学和科研的终身成就而荣获理事奖。她还曾担任汉密尔顿学院女性研究项目主任、新泽西学院杰出访问学者,并在南卡罗来纳大学指导女性研究领域的硕博学位项目。克劳福德早年在特拉华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克劳福德担任《性别角色》期刊的主编顾问、《女性主义与心理学》期刊副主编。她也是美国心理学协会和美国心理科学协会的资深会员。克劳福德曾为英国心理学协会、《女士》杂志和《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等多样化平台的读者和观众讲解或撰写关于女性与性别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她发表了120多篇关于女性与性别的文章,撰写和主编了10本书。

作为富布赖特资深学者,她曾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生活和工作,并与尼泊尔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制定干预措施来减少性人口贩卖。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变》一书聚焦女性与性别心理学的多维度探讨,构建了一个既全面又引人入胜的知识体系。它关注文化多元、多样性和交叉性,运用实证社会科学、扎根于女性生活经历的诠释性分析,揭示了性别制度在社会文化层面、人际层面和个体层面的运作及其相互关联,不仅挖掘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也提供了批判性思考的工具,帮助读者理解性别如何全面影响公共与私人领域的生活。

正如《转变》这一书名所示,做一名女性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建构。从出生到上学,从结婚到孕育,从工作到退休,从女孩到成年女性,从性不成熟到性成熟和性能动的转变,从年轻女性到中年和老年女性,揭示了在女性在人生的每个发展阶段,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经历了怎样的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又是如何被塑造和建构,被歧视、忽视和威胁的。

书中不仅探讨了女性生活的发展性转变,还深入心理学内部的变革,指出传统心理学曾忽视女性议题并持有负面偏见,而今女性与性别心理学已成为该领域的活跃分支。通过最新研究与理论,展示了女性主义心理学如何重塑心理学的研究、实践与理论框架。

《转变》是一部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的学术著作,不仅为读者构建了女性与性别心理学的全面知识框架,更激发了对性别议题的深入思考与行动意愿,旨在促进对性别制度影响的理解,推动社会变革,为女性争取更加平等和谐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评

波伏娃曾有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在女性被塑造的个人生命史中,一方面,由于X染色体和激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更由于角色的束缚、文化的熏染、社会的宰制,她会经历一系列自主和不自主的转变。最终,一部女性成长史,就是她与生存其间的时代、她与周遭的人群、她与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制度性力量相遇、屈服或抗争,并在不同程度上被建构的历史。

在《转变》一书中,作者玛丽·克劳福德教授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更基于现代社会日益开放和共存的价值理念,呈现了现代女性另一种转变的可能。这一转变就是在女性成长的每一个发生转变的阶段,通过心理学及其他有意识的努力,在个体、人际和社会多个层面,让这个世界、这个在千百年的历史冶炼炉中被打上深深的父权制烙印的冷酷世界,发生积极的、朝向性别平等的温暖转变。

—— 朱 虹 南京大学教授、“虹书房”创始人

如作者所说,改变这个世界,朝向性别平等的方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转变的一分子。阅读《转变》一书,读者会感受到与作者思路互动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一些转变;书中亦包含生命全程发展的思路,完整读一遍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通过微小的努力来参与社会转变的过程。

—— 徐华女 武汉大学心理学系


展开
精彩书摘

面部主义

 

在媒体如何呈现男性和女性方面,有些差异没有另一些差异那么明显。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但是男性和女性形象的构图是非常不同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面部主义(face-ism)(Archer et al., 1983)。面部主义是以面部占整个图像的比例来衡量的。

如图3.2所示,在公开发表的图片中,男性的面部突显性通常高于女性。一项对杂志和报纸中1 700多张照片的研究发现,男性的平均指数是0.65,女性的平均指数只有0.45。换言之,一张典型的男性照片中有2/3是面部,而在一张典型的女性照片中面部所占比例还不到一半(Archer et al., 1983)。

面部主义有多普遍?对11个国家中已登载照片进行的研究也显示出相似的结果,即男性的面部突显性更高。研究者还考察了艺术博物馆中的绘画,发现面部主义从17世纪开始出现,并随时间推移而增长(Archer et al., 1983)。一项对新闻杂志的研究发现,不仅男性的面部主义指数高于女性,而且欧裔美国人的面部主义指数高于非裔美国人;黑人女性的面部主义指数最低(Zuckerman & Kieffer, 1994)。

面部主义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从广告宣传到政治舞台,面部主义的例子仍然随处可见,这可能对处于领导职位的女性造成严重影响。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面部主义研究中,研究者利用来自25种文化的6 610位政治家的官网照片,探讨每种文化中面部主义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关系。性别平等通过宏观层面的指标来衡量,例如女性的识字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等。令人惊讶的是,在性别平等程度更高的文化中,却有着更强的面部主义(男性政治家比女性政治家的头部比例更大)。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在男女相对平等的文化中,微妙的性别主义仍能持续存在。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面部主义?因为它能对他人如何评价一个个体产生真实的影响。我们往往把一个人的个人特征、人格和智力与其面部建立联系。有研究让学生对不同照片中的同一个人进行评价,当照片的面部主义指数更高时,参与者对个体在支配性、进取心和智力上的评价更高(Archer et al., 1983; Zuckerman & Kieffer, 1994)。换言之,如果在照片中看到的面部特征较多而身体特征较少,我们会认为那个人在性格和能力上更优秀。对男性的面部呈现更多、对女性的身体呈现更多这一普遍倾向,可能会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男性的性格和女性的身体特征上。这对女性领导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展开
目录

序 言 xxiii

第一编 概 述

第 1 章 铺平道路 3

第二编 社会背景下的性别

第 2 章 社会性别、地位与权力 31

第 3 章 女性的形象 69

第 4 章 差异的含义 112

第三编 性别与发展

第 5 章 生物性别、社会性别与身体 151

第 6 章 性别化的认同: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189

第四编 性别化的人生道路

第 7 章 性、爱与浪漫爱情 235

第 8 章 承诺:女性与亲密关系 280

第 9 章 母 职 316

第10章 工作与成就 356

第11章 后半生:中年与老化 398

第五编 性别与幸福感

第12章 对女性的暴力 441

第13章 心理障碍、治疗与女性的福祉 481

第14章 让转变发生:为了女性更加美好的未来 523

参考文献 53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