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编纂的“江海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自2007年启动,从2010年开始分批出版。
目前,“丛书”的编纂工作正按照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逐步展开。
纵向——精选不同时代南通江海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遗址(迹)、重大事件、重要团体、重要人物、重要成果,确定选题,每一种写一方面具体内容,编纂成册。
横向——从江海文化中提取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的精华,如“地理变迁”“自然风貌”“特色物产”“历代移民”“民俗风情”“方言俚语”“文物名胜”“民居建筑”“文学艺术”等,分门别类,进行归纳,形成系列。
我们力求使这套“丛书”的体例结构基本统一,行文风格大体一致,每册字数基本相当,做到图文并茂,并兼有史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先拿出一个框架设想,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选题;然后通过自我推荐或选题招标,明确作者和写作要求,不刻意强调总体同时完成,而是成熟一批出版一批;最后经过若干年努力,基本完成“丛书”的编纂和出版。有条件时,还可以不断补充新的选题。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南通江海文化通史”“南通江海文化学”等系列著作。
通过编纂“丛书”,我有以下四点较深的体会:
首先,必须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基础。我们从这套“丛书”,看到了每一单项内容研究的新成果,而且作者都是具有学术素养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同时以学术成果支撑“丛书”的编纂,增强了它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二,关键在广大会员的参与。选题的确定,不能光靠研究会领导,发动会员广泛参与、双向互动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体现选题的多样性,而且由于作者大多是会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写作能力,只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可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及成书的效率。
第三,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这包括出版经费的筹措和出版机构的运作。由于事先我们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宣传,使出版“丛书”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得到认可,基本经费得到保证;与此同时,“丛书”的出版得到苏州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以及该出版社从领导到编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配合;印刷单位全力以赴,不厌其烦。这大大提高了出版质量,缩短了出版周期。在此,我们由衷地向他们表示谢意和敬意!
第四,有利于提升研究会的水平。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编纂和出版“丛书”,虽然有难度、很辛苦,但我们这代人不去做,再过10年、20年,就更没有人去做,也就更难做了。我们活在世上,总要做些虽然难但应该做的事.总要为后人留下些有益的精神财富。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我深信研究会定能不辱使命,把“丛书”的编纂及其他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研究会的同人嘱托我在“丛书”出版之际写几句话。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了以上想法,作为序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