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与哲学的深度对话:在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在重新定义“人”的本质。本书以哲学的高度,剖析了“人类增强计划”背后隐藏的伦理困境与人性挑战。
2. 挑战技术乐观主义:是否变聪明、长寿、美丽,就意味着更幸福?从记忆力的增强到寿命的延长,作者揭示了“增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情感真实感的丧失、伦理判断的复杂化、幸福感的减弱。本书呼吁读者警惕技术乐观主义,重新审视技术与幸福、能力与价值的关系。
3. 哲学爱好者的智慧启迪,技术观察者的现实警醒:作者不仅通过哲学推理深入探讨“更好”的可能性,还结合具体案例如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分析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伦理两难。本书不仅适合对技术伦理与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充满关切者的一次思想洗礼。
本书是一部从哲学视角审视和反思当代人类增强技术的佳作。它聚焦当前方兴未艾又充满争议的人类增强技术,对认知、心理、医药、身体乃至容貌等领域中的增强技术及其思想方案,以及心识上传、激进延寿、虚拟永生、人类赛博格化乃至人与技术之关系等前沿议题一一加以探讨,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兼而有之,读来饶有趣味,又深受启发。
在豪斯凯勒探讨人类增强的作品中,本书面世最早,也最有影响。它有说服力地向读者表明了,对技术的追问本身并不应拘囿于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要求我们不断回到“人”这个思考原点,并向技术和人之存在的一切可能性前提开放的哲学“大哉问”!
因此看起来,更好的人就是拥有更多掌控力的人:能更好地掌控他们的所感、所忆以及何时死亡(如果永生开始成为负担,我们总还是可以选择自杀)等。因此,增强在根本上就意味着更多的“掌控”。掌控是样好东西——是除了它所要确保的幸福之外最好的东西。但再一次,我们要问的是:事情果真如此吗?掌控永远是好的吗?看起来并非如此,因为至少某些时候,试图去掌控某样事物是自我否定的。出于我们所寻求控制之物的本性,它就不可能行得通。比方说,以我们的情感为例。一种我们能完全掌控的情感将不再成其为情感,因为拥有一份情感意味着被某事物——某样不受我们掌控的事物所打动。它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感动,或者主动让我们自己被打动。若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完全掌控我们的情感。假若我们可以随心意选择是变得满心欢喜还是心怀忧伤,那么悲喜就变成我们自己捏造的产物,因而它们不再能通过充分反映外部世界跟我们的关系来将我们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或许这对于其他事物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幸福本身。如果失去某种程度的掌控对幸福来说必不可少,那么,在更幸福的人这一意义上,制造更好的人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致谢
1 绪论
2 聪明良方
3 让人类好上加好
4 更美好的感受
5 真正的人
6 长生不老
7 通往赛博化之路
8 颜值正义
9 向更强壮进军
10 在此世安居
11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