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什么是电?
第1讲文明开化的象征——电的应用
电灯出现以前
在江户时代,人们使用蜡烛、菜籽油、芝麻油、鱼油等照明。进入明治时代后,煤油灯开始在普通家庭中普及,街道上的路灯则多采用煤气灯。照明作为西方文化与技术的一部分,逐渐在日本普及开来。
*初的弧光灯
电灯也是西方技术成果之一,1878年(明治11年)3月25日,位于虎之门的工部大学校(今东京大学工学部)成功点亮了日本**盏电灯——弧光灯(碳弧灯)。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日本将3月25日定为电气纪念日。
文明开化的象征
弧光灯*次点亮后4年,即1882年(明治15年)11月1日,东京银座出于宣传需要*次安装了弧光灯街灯。这一新奇景象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赏,数日间人流不息。弧光灯高悬于约15m的电线杆上,其亮度远超人们以往熟悉的蜡烛或煤油灯,震撼了当时的观众。
在描绘该场景的锦绘《东京银座通电气灯建设之图》中,有如下记载:“电灯乃美国人之新发明,其发光非因引燃他物,而是依赖一种电气装置产生火光,照明范围可达数十町a之遥,宛如白昼一般。除日月之外,世间再无可与之比拟的光源。”
因此,对于当时的人们,弧光灯正是文明开化的象征。
第2讲从电线杆到电力入户
简单来说,“电力入户”就是从电线杆上的配电线取电,引入住宅的配电盘。通常情况下,电力公司会从路边的电线杆上引出入户线,从建筑物的屋檐或外墙穿入。入户线的连接点就是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分界点,也是安全责任和产权责任的分界点。
入户线的高度
根据相关规定,入户线穿越道路时应不低于5m,进入建筑物内部时应高于2.5m。这些高度规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电线影响车辆通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人们误触电线,从而保障用电安全并预防触电事故。
配电盘
电力入户后,需要进一步分配到不同楼层和各个房间。实现这一分配功能的装置被称为“配电盘”。
配电盘是建筑物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主电源分配至各个分支线路,供不同的房间和用电设备使用。配电盘内通常包含断路器等安全防护装置,可以在线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源,从而防止线路和设备受损,提高用电系统的安全性。
限流断路器
配电盘中设有由电力公司配置的限流断路器。当用电电流超过合同规定时,断路器会自动切断电源,防止超负荷用电。但如果已安装带限流断路器的智能电表,则无须单*配置限流断路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有些地区的电力公司*初就未采用限流断路器,而是采用*低费用制(固定月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第3讲电费是如何计量的?
看不见的电
在建筑、土木、机械等以实物为主的工程领域,通过直接观察物体及其运动,能够直观理解其性质和功能。
相比之下,电是看不见的,无法通过人体五官直接感知。为了对电进行管理,需要借助仪表将其可视化。为此,人们开发了各种测量仪表,其中之一便是用来计量所用电能的电能表——准确地说应称为累计电能表。一般也被称为“电表”。此外,为了保证电能表的测量精度,法律上规定了电能表的有效使用期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