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并未成功应对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这一点给新闻业和民主的未来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及时且有力地阐述了这一观点,也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深入的一组美国报社民族志田野调查的结果。
戴维·莱夫认为,记者不能或者不愿意实施创新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因为他们的习惯,所谓积习难改;部分出于策略性的计算——他们发现变革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它的收益;还有一部分,因为尽管他们希求变革,但新闻业的基本定义与目标仍然使其无法摆脱与传统的捆绑。就这样,新闻业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场域,开始逐步分解;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类型的新闻生产实践,但新闻业或许再也不会是一种能与其他实践相分离的独立活动了。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这些变化都会对新闻业在民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巨大影响,或许还将彻底改变其内涵与目标。
对所有关心新闻业与社会之未来的读者而言,《生于忧患:一项报业民族志研究》是一本令人兴奋的必读书。
总序
中文版序言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导言
挑战
新闻业文化
习惯、投资与定义
本书概要
第一章 背景故事
衰落的行业
读者为何在缩减
行业变化
行业应对
转变的文化
小结
第二章 习惯
一个实验
数字
专线报道:基本的习惯
到底怎么做
“感觉有点怪”
机构文化
小结
第三章 投资
《先驱报》拯救计划
新闻业场域与报纸
再造电视新闻
“就做报纸吧”
“依旧是报人”
第四章 定义
《锡达拉皮兹公报》的超级博客
作为新闻业模式的超级博客
“你还是记者”
第五章 未来
场域的分解
良性循环
第六章 担忧
新闻业与民主
担忧
应对
网络化的新闻业与民主
独一无二的革命
第七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