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守护胸椎健康--一生挺直脊梁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0717
  • 作      者:
    编者:赵宇//何达//杨强|责编:王海燕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守护胸椎健康一一 一生挺直脊梁》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脊柱健康科普书籍,旨在提升公众对脊柱疾病的认知,倡导科学的预防与治疗理念。《守护胸椎健康一一 一生挺直脊梁》围绕背痛、脊柱侧弯、骨质疏松、胸椎间盘退变等常见脊柱问题,结合*新医学研究,系统讲解疾病成因、早期识别、自我管理及就医建议。《守护胸椎健康一一 一生挺直脊梁》融合了真实病例分析、简明易懂的医学知识,以及实用的脊柱保健方法,如科学运动、正确姿势调整等,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呵护脊柱健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背痛
  一、背痛的概述
  背痛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背部不适。作为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背痛不仅困扰着普通居民,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病因复杂多样,既可能与肌肉劳损、韧带损伤、脊柱退变等生物力学因素相关,也可能受到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背痛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慢性病管理和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
  背痛可由多种情况引起。
  (1)急性损伤。例如,运动员在场上跌倒,背部遭受撞击从而引起急性损伤。
  (2)慢性劳损。长时间背负重物,使背部肌肉和骨骼损伤逐渐累积而引起慢性劳损。
  (3)内脏疾病。有时背痛并非来自背部本身,而是内脏疾病反射出来的信号,如肾脏问题。
  (4)心理因素。心理压力、情绪不佳、缺乏休息或睡眠不足都
  可能导致背痛。当发生背痛时,通常还伴有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1)肌肉僵硬。感觉背部肌肉受累,难以正常活动。
  (2)活动受限。转身都变得困难。
  (3)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或烧灼感。
  面对背痛,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1)适当按压。轻柔地按摩疼痛部位,能够部分缓解疼痛。
  (2)正确姿势。保持腰背挺直,避免长时间弯腰或驼背。
  二、背痛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背痛,这个看似简单的症状,其实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健康密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痛就像一个警报器,当背部的神经受到刺激,或是内脏神经受到影响时,它就可能出现。
  背痛可以是广泛的,也可以是局限的;它可以是钝痛,也可以是锐痛,例如,不典型的心绞痛或胆囊炎,都可能通过神经的牵连,引起背部疼痛。
  治疗背痛的关键在于找到引起疼痛的真正原因。这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检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背痛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有时背痛并不单纯是身体的问题,心理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情绪不良、压力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或加剧背痛。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科的咨询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往病史能找到背痛的病因:
  (1)摔伤:如果既往有摔伤,*先要考虑是否有骨折。
  (2)年龄与性别。对于老年女性而言,造成背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骨质疏松。
  (3)心脏病信号。心脏病病史或家族中有心脏病的患者,心绞痛可能是背痛的原因之一。
  (4)肝胆手术史。曾做过肝胆手术的患者,胆囊炎可能是引起背痛的原因之一。
  (5)带状疱疹感染。带状疱疹感染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背痛。
  对于骨科相关疾病,影像学检查是关键,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骨骼情况。除了影像学检查,其他的实验室检查也很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发现背痛其他的病因。
  对于非骨科疾病引起的背痛,专科医师会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三、背痛的原因及预防
  (一)急性损伤
  1 肌肉拉伤
  (1)导致肌肉拉伤的原因
  1)不恰当的运动:如果我们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科学的运动习惯,在体力劳动、工作、健身和锻炼过程中突然增加运动量或负重,在运动时或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负重部位就会出现酸痛感。例如,我们在做推举杠铃这类举重运动时,如果负重量与运动量超出自身的承受范围,使得三角肌等臂部肌肉无法支持,就不得不借助背部肌肉的力量。此时骤然发力,很可能造成背部肌肉拉伤(图1-2)。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明明锻炼的是三角肌,结果锻炼后第2天背部肌肉出现了酸痛,这说明在举重锻炼的过程中托举的重量过大,从而造成了背部肌肉的拉伤。因此,在举重锻炼时应适当减轻重量,背痛便会有所缓解。
  2)外力冲击:在运动时跌倒、发生碰撞或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突发的外力冲击,以及划船、打高尔夫球或棒球时的重复发力均可能导致肌肉的撕裂。已经退化的肌肉更容易受损伤。如果在剧烈运动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可能会因为肌肉过于僵硬,不能适应突然的高强度运动而导致肌肉或肌腱的撕裂;如果肌肉经过一定强度的运动而已经处于酸痛状态,突然承受较大压力或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时,更易发生撕裂进而产生疼痛。
  (2)肌肉拉伤后的表现
  1)临床症状:当肌肉、肌腱拉伤或撕裂时,受伤部位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会因为受伤部位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而加重,因此,受伤后患者主观上会限制相应受伤部位的运动。
  2)体征:当肌肉、肌腱断裂或撕裂时,受伤部位可以观察到皮肤发红、肿胀、淤血、皮肤温度升高等表现。
  (3)如何避免肌肉拉伤?人体具有一套自我保护调节机制。如果在平时的工作、运动中感到某些特定姿势或动作导致不适,此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避免肌肉拉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运动前热身:人体肌肉中有许多可以感受肌肉当前运动状态的感受器,它们可以对机体当前所处的运动环境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对机体当前运动所需要的力量进行精准调控。但这类感受器在发挥作用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适应。因此,如果没有给予感受张力的感受器足够的反应时间,剧烈运动很有可能造成相应肌肉拉伤甚至撕裂。因此,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或锻炼健身之前应进行适当的“预热”,充分热身,给机体适应的时间,以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撕裂的问题。
  2)运动后拉伸放松:运动前需要热身,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也
  图1-2不恰当的运动导致背部肌肉拉伤
  很重要。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缓解肌肉酸痛:运动时肌肉频繁收缩而导致乳酸产生过多,易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拉伸肌肉可以使肌肉放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乳酸代谢,进而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
  ②改善肌肉协调性:机体在运动后会产生肌肉协调性下降的现象,可以使参与运动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收缩,而没有参与运动的肌肉则没有得到充分的收缩,因此需要通过拉伸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
  ③帮助肌肉塑形:运动过程中肌肉反复收缩,运动后适当拉伸可维持肌肉的长度,防止局部肌肉紧张,避免出现局部肌肉过于粗壮从而影响美观。
  ④保持机体柔韧度:在运动结束后,由于肌肉紧张,会产生僵硬的感觉,通过拉伸可以恢复机体的柔韧度。
  ⑤降低损伤风险:运动后拉伸放松可以缓解肌肉酸痛,改善肌肉的协调性,保持机体柔韧度,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虽然运动后拉伸放松有诸多益处,但应注意放松过程中拉伸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勿暴力牵拉,以免损伤关节及软组织。
  3)进行力量训练时注意控制重量:如进行举重锻炼时,锻炼的部位应该是肩部而不是背部,背部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应承受过多过大的压力,如果过度用力会造成背部肌肉受损,从而导致背痛的发生。锻炼时,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背部受压过重时,可以适当减轻重量后再进行锻炼。
  4)锻炼时的其他注意事项:锻炼时要注意姿势是否正确,不能盲目锻炼。在锻炼时,三角肌绷紧,时刻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如果需要增加重量或进行大重量的举重练习,则应有同伴在旁边进行辅助,以免发生意外。同时注意锻炼时的速度应适中,不要刻意进行发力,避免造成肌肉的拉伤。
  (二)慢性退行性变
  1.胸椎退行性变胸椎退行性变在影像学报告中比较常见,年龄的增长、长期伏案工作、劳累等因素可导致胸椎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出现老化,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比正常椎体多出一些骨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骨刺”。其主要是指胸椎的椎间盘及其关节的变性、破损,具体表现为小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图1-3),甚至压迫椎管,进而压迫脊髓及神经根,使患者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1)胸椎退行性变的临床表现:胸椎退行性变的患者可因脊髓、神经根受压,出现一系列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如胸腰背部疼痛、胸腰部束带感(像有一条腰带缠着胸部或腰部),有明显的感觉减退平面,双下肢麻木、乏力、疼痛、步态不稳、活动受限、“踩棉花感”等。
  (2)确诊胸椎退行性变后的注意事项
  1)注意明确病因:胸椎退行性变的患者,在症状缓解的同时要警惕引起胸椎退行性变的病因。胸椎退行性变与骨质疏松密不可分。对于女性而言,年龄≥50岁通常会发生停经,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对于男性而言,高龄并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必要条件。若男性出现骨质疏松的表现,则应进一步检查病因。
  2)避免过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脊柱直立状态,不建议长时间弯腰负重等过度负荷和运动,如有腰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休息,从而可以缓解疼痛。
  3)注意床铺硬度与睡眠姿势:大多数人会觉得软床睡起来更舒服,但真是如此吗?其实人在正常站立时,脊柱并不是笔直的,而是有一定的生理*度。胸椎从侧面看有一个轻度后凸的弧度。如果睡硬一些的床铺,可以使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休息;如果床铺过软,则不利于弯*的恢复,相比于站立位而言,弯*恢复较小。每天都睡软床并不利于脊柱整体稳定性的恢复。对于健康人来说,睡软床与睡硬床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从有利于健康的角度来说,建议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因为这样更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此外,睡觉时的姿势也有一定讲究,睡觉时使双下肢处于屈*状态可以改善椎管内压力及椎管内血供,有利于下肢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背痛 1
一、背痛的概述 1
二、背痛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2
三、背痛的原因及预防 3
四、背痛患者如何就诊 11
五、缓解背痛的方法 16
第2章 胸椎黄韧带骨化 22
一、胸椎黄韧带的骨化过程 22
二、胸椎黄韧带骨化的信号 23
三、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 24
四、如何发现胸椎黄韧带骨化 24
五、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就诊指导 26
六、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治疗 27
七、硬膜骨化 28
八、硬膜骨化的原因 29
九、硬膜骨化的切除 29
第3章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31
一、什么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31
二、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响 32
三、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病因素 34
四、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 35
五、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就诊指导 35
六、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 36
第4章 胸椎多发骨赘 37
一、胸椎多发骨赘是什么病 37
二、胸椎多发骨赘的影响 38
三、胸椎多发骨赘的病因 41
四、胸椎多发骨赘的诊断 43
五、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的应对 43
六、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的治疗 44
七、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合并脊柱骨折如何处理? 44
第5章 胸椎骨折 47
一、什么是胸椎骨折 47
二、胸椎骨折的分类 49
三、胸椎骨折的表现 50
四、胸椎骨折的病因 51
五、胸椎骨折可能有哪些表现 52
六、胸椎骨折患者的就诊指导 52
七、胸椎骨折的治疗 53
第6章 胸椎骨质疏松 59
一、什么是胸椎骨质疏松 59
二、胸椎骨质疏松的表现 60
三、胸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61
四、胸椎骨质疏松的诊断 62
五、胸椎骨质疏松患者的就诊指导 63
六、胸椎骨质疏松的治疗 63
七、胸椎骨质疏松的预防 64
第7章 胸椎间盘突出症 69
一、什么是胸椎间盘突出症 69
二、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 70
三、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71
四、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73
五、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就诊指导 74
六、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75
第8章 青少年胸椎后凸 77
一、什么是青少年胸椎后凸 77
二、休门氏病的表现 78
三、休门氏病的原因 80
四、如何发现休门氏病 81
五、休门氏病会如何发展 83
六、休门氏病患者的就诊指导 83
七、休门氏病的治疗 84
第9章 强直性脊柱炎 87
一、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87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 88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89
四、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90
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就诊指导 93
六、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94
七、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 96
第10章 胸椎畸形 98
一、什么是胸椎畸形 98
二、胸椎畸形的类型 99
三、胸椎畸形的表现 101
四、胸椎畸形的原因 103
五、胸椎畸形的诊断 103
六、胸椎畸形患者的就诊指导 105
七、胸椎畸形的治疗 106
第11章 脊髓损伤/ 胸髓损伤 110
一、脊髓损伤的改变与分类 110
二、脊髓损伤时的表现 113
三、脊髓损伤的原因 114
四、脊髓损伤的诊断 116
五、脊髓损伤患者的就诊指导 118
六、脊髓损伤的救治 120
第12章 胸椎肿瘤 125
一、什么是胸椎肿瘤 125
二、胸椎肿瘤的表现 126
三、胸椎肿瘤的原因 128
四、胸椎肿瘤的早期发现 129
五、胸椎肿瘤患者的就诊指导 130
六、胸椎肿瘤的治疗 131
第13章 胸椎结核 133
一、什么是胸椎结核 133
二、胸椎结核的表现 134
三、胸椎结核的传播途径 135
四、胸椎结核的诊断 135
五、胸椎结核患者的就诊指导 139
六、胸椎结核的治疗 140
第14章 胸椎感染 143
一、什么是胸椎感染 143
二、胸椎感染的进程 144
三、胸椎感染的诱因 145
四、胸椎感染的表现 145
五、儿童胸椎感染的特点 146
六、胸椎感染患者的就诊指导 146
七、胸椎感染的治疗 148
八、胸椎感染的预后 151
第15章 胸椎炎性疾病 152
一、什么是胸椎炎性疾病 152
二、胸椎炎性疾病的表现 153
三、胸椎炎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156
四、胸椎炎性疾病的诊断 157
五、胸椎炎性疾病患者的就诊指导 158
六、胸椎炎性疾病的治疗 159
第16章 胸椎代谢性骨病 162
一、什么是代谢性骨病 162
二、胸椎代谢性骨病的分类 163
三、胸椎代谢性骨病的常见原因 164
四、胸椎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165
五、胸椎代谢性骨病患者的就诊指导 172
六、胸椎代谢性骨病的治疗 173
第17章 胸椎疾病患者就诊 178
一、*次就诊前准备 178
二、应答医生问题的准备 179
三、常见骨科影像学检查 182
四、不同检查的特点 183
五、常见检查的注意事项 185
第18章 胸椎疾病的全程治疗 187
一、胸椎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187
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188
三、非手术治疗的方案 189
四、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191
五、胸椎疾病手术时机的选择 192
六、入院前的准备 194
七、胸椎手术的时间规划 194
第19章 术前准备及手术相关问答 196
一、住院流程七步* 196
二、患者健康自测指南 200
三、术前检查须知 203
四、手术知情与授权 203
五、手术方案的了解 205
六、麻醉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207
七、术中脊髓监测的作用 208
八、手术时间的了解 209
九、重症监护室(ICU)的作用 211
十、胸椎手术的预后 211
十一、多次手术的原因 212
十二、钉子是否需要取出 213
十三、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13
十四、术前准备的细节 215
十五、哪些口服药物会影响手术 217
十六、哪些情况下患者不能进行手术 218
第20章 术后处理与康复 221
一、常见术后不良反应 221
二、术后相关并发症 222
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应对 223
四、胸椎术后的瘫痪 225
五、胸椎术后脑脊液漏 226
六、胸椎术后营养 227
七、胸椎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229
八、胸椎术后休息与睡眠 230
九、术后排尿、排便 231
十、术后通便策略 231
十一、术后导尿护理 232
十二、术后引流护理 233
十三、术后呼吸与功能锻炼 234
十四、术后翻身与下床 235
十五、术后起床与卧床的动作解析 237
十六、术后下地活动 238
十七、术后支具的使用 239
十八、术后个人清洁 239
十九、术后痛感计量器 240
二十、术后镇痛 241
二十一、术后伤口愈合 243
二十二、术后血栓预防 243
二十三、术后压疮护理 245
二十四、术后发热处理 246
二十五、出院嘱托 247
第21章 出院后的居家康复 249
一、出院的交通选择 249
二、术后紧急情况 249
三、换药小贴士 250
四、术后拆线 250
五、术后洗澡 251
六、术后运动的规划 252
七、术后康复锻炼 252
八、居家康复训练手册 252
九、回归工作岗位 254
十、饮食调养 254
十一、复查计划书 255
十二、术后的长期关注 256
十三、多次手术的时间点 256
十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要点 25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