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就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国家战略实施中面临更大挑战,任务也更加艰巨。通过总结地方实践探索,既是推动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完善顶层设计的需要。
一 研究背景:人口转型与“未富先老”的挑战
中国刚刚步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也进入加速阶段,“未富先老”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最重要的国情。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距离高收入国家行列(12696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同步进入加速通道。2022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达19.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8%,超过14%的“中度老龄化社会”国际惯用标准。预计未来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增速提高,到2035年将突破3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预计将在2033年超过21%,即中国将用十年左右时间就经历从“中度老龄化社会”向“重度老龄化社会”的过渡(见图1-1),该进程快于大部分相应老龄化阶段的世界典型国家。同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22年已达到77.9岁,老年群体长寿风险亟待解决。快速老龄化意味着中国尚未摆脱“未富先老”压力,社会支持体系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
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进程交织,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期与中长期压力叠加。与快速老龄化同步的是持续走低的生育水平,少子化特征显著。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较长时期的人口增长态势发生转折,人口总量达峰后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1.09的历史超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仅为956万人。未来0-14岁人口占比将快速下降,2027年降至14.7%,中国由此进入“超少子化社会”(见图1-1)。按照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方案),中国在步人重度老龄化社会前,人口负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人口年减少量在350万人以下;在步人重度老龄化社会后,总和生育率仍将长期在1.3一1.5的区间低位徘徊,总人口将以年均350万一1000万人的速度加速缩减,2050年总人口减少至13.17亿人。
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维持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的难度加大。早在201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在达峰后进入下降通道。2020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68亿人。根据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方案)预测,2035年该人口会缩减到9.31亿人,2050年减少到7.67亿人。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与老年人口上升推高了老年抚养比,预计将从2020年的18.2上升到2035年的33.9和2050年的51.5,这意味着2050年每两个劳动年龄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萎缩给依赖低成本青壮劳动力要素投入的经济生产模式带来挑战,导致未来潜在经济增长放缓,生产、就业结构面临冲击,年轻人数量和占比下降也可能导致创新活力不足,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