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实验教学目的
1.2 实验教学基本程序
1.2.1 提出实验主题
1.2.2 设计实验方案
1.2.3 开展实验研究
1.2.4 完成实验小结
1.3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3.1 实验准备
1.3.2 实验过程
1.3.3 实验数据整理及实验报告撰写
1.4 实验纪律与安全教育
1.4.1 实验内容风险评估
1.4.2 实验安全标识
1.4.3 实验室卫生与日常管理
1.4.4 实验室基础安全
1.4.5 化学试剂安全常识
1.4.6 气瓶使用安全规范
1.4.7 废弃物处置规范
1.5 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
第2章 实验设计
2.1 目的
2.2 基本概念
2.2.1 指标
2.2.2 因素
2.2.3 水平
2.3 步骤
2.3.1 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指标
2.3.2 挑选实验因素
2.3.3 选定实验设计方法
2.3.4 确定实验仪器设备与分析方法
2.3.5 拟定实验操作程序
2.4 应用
2.5 单因素实验设计
2.5.1 均分法和抛物线法
2.5.2 分批实验法
2.5.3 对分法、0.618法和分数法
2.6 双因素实验设计
2.7 正交实验设计
2.7.1 正交表
2.7.2 实验步骤
第3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1 基本概念
3.1.1 测试数据的“五性”
3.1.2 灵敏度
3.1.3 检出限和定量限
3.2 误差的基本概念
3.2.1 误差的分类
3.2.2 真实值与平均值
3.2.3 误差的表示方法
3.3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3.3.1 有效数字与运算
3.3.2 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3.4 实验数据的表示法
3.4.1 列表表示法
3.4.2 图形表示法
3.4.3 回归分析表示法
第4章 水样的采集、管理运输、保存及预处理
4.1 采样点的设置
4.1.1 地表水污染防治水样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4.1.2 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4.1.3 污染源污(废)水调查和监测采样
4.1.4 其他监测采样
4.2 水样的采集、管理运输及保存
4.2.1 水样的分类
4.2.2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4.2.3 采样方法
4.2.4 水样的管理运输
4.2.5 水样的保存
4.3 水样的预处理
4.3.1 水样稀释
4.3.2 水样消解
4.3.3 水样分离与富集
第5章 水污染控制物理处理法实验
5.1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
5.2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5.3 过滤综合实验
5.3.1 滤料筛分及孔隙率测定实验
5.3.2 滤池过滤与水反冲洗实验
5.3.3 滤池气水联合反冲洗实验
5.4 反渗透与膜蒸馏海水淡化处理实验
第6章 水污染控制物理化学处理法实验
6.1 活性炭与生物质材料吸附实验
6.2 混凝沉淀实验
第7章 水污染控制化学处理法实验
7.1 Fenton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实验
7.2 光催化与压电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实验
7.3 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正交实验
7.4 离子交换软化实验
第8章 水污染控制生物处理法实验
8.1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测定实验
8.2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实验
8.3 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
8.4 人工湿地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
8.5 曝气充氧实验
第9章 水污染控制消毒工艺实验
9.1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9.2 臭氧消毒与深度氧化实验
附录
附录1 常用正交实验表
附录2 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使用规范
附录3 分析量器的使用方法
附录4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4.1 彩屏混凝实验搅拌仪器MY3000-K
4.2 梅特勒-托利多pH计
4.3 WGZ系列浊度计
4.4 LH-3B型多参数水质测定仪
4.5 岛津UVmini-1280紫外分光光度计
4.6 FR224CN电子天平
4.7 电热鼓风干燥箱
4.8 JPSJ-605F型溶解氧测定仪
4.9 HNY-2102C智能恒温培养摇床
4.10 SG-XL-1100马弗炉
4.11 博勒飞Brookfield DV-I黏度计
4.12 Leica DM500双目生物显微镜
4.13 德国Sigma 3K-15高速冷冻离心机
4.14 PinAAcle 900T原子吸收光谱仪
4.15 上海雷磁DDS-307A型台式电导率仪
4.16 YXQ-LS-75SⅡ立式蒸汽灭菌器
附录5 水中饱和溶解氧量
附录6 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饱和度)
附录7 筛网目数与粒径对照表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