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星城艺文忆往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067161
  • 作      者:
    作者:杨里昂|责编:张冬梅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编辑推荐
《星城艺文忆往》由长沙市老作家杨里昂创作,集中反映其文艺工作六十年的成果。全书分四辑,收录他与文艺大家的交往轶事、长沙文坛旧事回忆、湘地文艺传承记录及为青年作家的评论序跋等。集交谊照片、题签、文本、互赠诗文于一体,图文并茂,展现长沙文学艺术界跨世纪六十年的文脉源流,是难得的文史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杨里昂,中国作协会员,原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作协主席、《新创作》杂志主编。已出版:《中国新诗史话》《燕泥》《诗海潮音》《望麓园随笔》《中学生变奏曲》等诗文集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星城艺文忆往》是一本反映长沙市老作家杨里昂文艺工作六十年的文集。集中涵盖他一生与长沙市文艺家的文艺情谊,展现他在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春风春雨”收录了他与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周世钊、姜国仁、蒋牧良、周立波等人的交往轶事;第二辑“湘滨梦痕”收录了他对长沙文坛旧事、街头文艺见闻的回忆性文章;第三辑“艺海钩沉”的文章,记录了湘籍诗人对新诗的创作与发展、湘绣及楹联书法的传承;第四辑“浇花人语”收录了他为长沙青年作家李少白、谢午恒、彭国梁等的作品撰写的评论或新书序跋,目前这些作家均已成长为长沙文坛的中坚力量,这些文章体现了一位老作家对后辈的传承作用。这些文章,均先后见诸各大报刊。全书集交谊照片、题签、文本、互赠诗文等于一体,图文并茂,实属长沙文艺工作难得的文史资料,能基本反映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跨世纪六十年的文脉源流。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与周世钊先生的忘年交
我从学生时代起就熟悉周世钊先生的名字,读过他不少诗词。他那时是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后来又担任副省长,作为学生的我无缘与之接近。我和他打交道是20世纪60年代初到长沙市文联工作以后。那时我们经常组织诗歌活动,如诗歌座谈会、赛诗会、诗歌朗诵会、街头诗会,每年要举办好几场,他总是每请必到。因此,我与他结下了十多年的文字之交。他高尚的人品和诗品,使我深受教益。
最使我难忘的是1964年春节,我们组织了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吟诵、演唱会,地点选在中苏友好馆四楼。那次诗会既安排了播音员用普通话朗诵,也邀请了一些老先生用传统方式吟诵,还请来歌舞团的演员演唱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歌曲。我请周老在会前作演讲,他欣然答应了,并且很快写出了演讲提纲和毛泽东诗词注解,事先交我们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到会者,以助理解。
诗会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雪,长沙城里到处银装素裹,给诗会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也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麻烦。原来预约吟诵的老先生们因为风大雪深无法前来赴会,当时文联机关没有汽车,作为诗会组织者的我,为此十分着急。情急智生,我突然想到去找周老借车,他当时是副省长,有一辆轿车供他专用。我们的诗会定在下午,那天上午他在青石井民盟机关开会,中午时分我找到那里和他一说,他立刻应允。于是我便用他的车分批将老先生们接到会场。我回头再去接周老,车行至一深巷,因积雪太深,车辆竟无法通行。离开会的时间只剩下十几分钟了,车子还陷在雪中,进退不得。这时我见一群中学生模样的小青年,正嬉闹着踏雪前行,便上前拦住请他们帮助。他们听说是举办诗会,兴致都很高,纷纷要求前去参加,我当即应允。于是大家七手八脚一齐把汽车推出了深巷。当我赶到青石井民盟机关时,却没见到周老。原来他见时间不早了,怕耽误了大家,便没再等我,自己踏雪步行去了会场。我赶到会场时,他已经开始向大家讲演了。那天他是穿着棉鞋走来的,我仔细一看,他的棉鞋几乎全湿了,连棉裤脚也溅湿了,我为此很是过意不去。当他讲演下来,我忙上前向他说明原委,他反过来安慰我受累了,使我深受感动。那次诗会开得很成功,社会反响也很好。
此后不久,我被下放农村,与周老几年没有联系。
1971年后,我重新回到文艺队伍,这时正在落实各项政策。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文艺刊物陆续恢复,我于是去找周老为《长沙文艺》写稿。这时周老的心情很好,特别是毛泽东两次召他进京会见,他诗兴大发,接连写了许多新作,我从中挑选了一组十多首发表了。当时公开发表旧体诗词省内没有先例,因此社会上反响很大,诗人们都非常激动。不少人(包括周老在北京的诗友)都来索要刊载周老诗词的刊物,这是我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我的朋友、周老的学生陈志明同志因此建议将周老历年的诗词刊印出来。但是,那时出版社尚未恢复正常工作,正式出版自然不行,只能先油印。于是,志明和我,还有周老的诗友岩石先生,分头将散见于各个时期报刊上的周老的作品收集起来,周老自己又整理了一批手稿,共有三四百首之多,经大家商定,从中挑选了一百多首付梓。考虑到当时的政治气候,主要选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前的只选了作于1947年的一首七律。在当时的条件下即使油印也很不容易,首先得买一批纸张。周老手头也不宽裕,他出了一些钱购了一些纸,但仍然不够用。志明是个既热心又很有活动能力的人,动员了他所在的长沙市五中,提供了一些纸张,并承担油印任务。长沙市一中一位长于刻写的老同志主动担任了刻字任务,我们又找来擅长传统装订工艺的老工人帮助装订,由篆刻家李立先生设计封面,著名书法家周昭怡题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油印线装本《周世钊先生诗词集》便于1974年刊印出来了。周老将诗集送给在京的朋友王季范、章士钊等人,以及在长沙的一些朋友。周老对此事十分谨慎,反复强调只印几十本在小范围内交流。但是,诗集印出来后,需要者很多,很快便分发完了。我们又于1976年初重印了一次,周老又增加了一些新作进去。这一次的开本改为大16开,装帧上也作了改进,纸张则用的浏阳土纸,因为宣纸太贵,购置不起,用这种纸庶几可以体现出传统诗集的风味。这件事,对当时的传统诗词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随后,著名女诗人姜国仁也仿此例将自己的历年诗作刻印出来,名之曰《雪鸿集》。当时在长沙小住的著名词人夏承焘先生也刻印了一册《瞿髯词》。
周老的诗词集重印不久,他老人家便于1976年4月与世长辞了。周老是20世纪湖南乃至全国传统诗词界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许多名句至今为人传诵。他的诗词富有形象性,语言生动,与那些以文言喊口号的诗词作品格调迥异,特别是那些富有田园风味的农村题材的作品,尤其令人喜爱。
(1986年)P2-5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春风夏雨
我与周世钊先生的忘年交
姜国仁先生与长沙诗坛
彭昺老先生的中秋诗
春风意暖 化雨情深
怀念蒋牧良先生
胜读十年书
记周立波先生的几次谈话
湘军师表 风范长存
悼康濯先生
可贵一生奋进 可惜天不假年
挽彭靖先生
一张珍贵的自制贺年卡
情浓似酒是乡愁
向明先生回乡散记
第二辑 湘滨梦痕
我所知道的湘剧《园丁之歌》创作经过
追忆《创作》创刊时
潇湘诗会忆往
百泉轩品茗纪盛
长沙书市谈片
辞书——我的终生良师
“缘缘堂”伴我走过一甲子
记忆中的麻山锣鼓
消失了的古刹:玉泉山观音寺
陶公庙的庙会文化
槊梨:湘中古镇的况味
小巷寻常叫卖声
五一路上的文化记忆
七十年前书签上的风景
早岁涂鸦忆“蓓蕾”
水风井淘书记
冷摊淘得自家书
第三辑 艺海钩沉
湘人对于新诗的贡献
从《诗歌战线》到《中国诗艺》
湘籍新月诗人刘梦苇
湘绣从这里走向世界
记早期湘绣美术大师杨世焯
靖港紫云宫的一次文化盛宴
第四辑 浇花人语
真情作诗感得人
萧志彻先生的《湘涟集》读后感
清末长沙抢米风潮的忠实记录
读刘笃平、唐樱著《长沙记忆》
早逝的工人诗人——张觉
让中国画走近现实生活
《徐芝麟国画作品精选》读后感
《山水寄情》前言
天道酬勤
写在《杜鹃花》前面
璀璨如粒粒珍珠
李少白小诗集《星光点点》代序
诗歌让他的人生得到升华
王炳志《生命的长卷》前置词
为寻常百姓而歌
曾仕让的诗集《琴思》印象
巧裁乡韵入诗篇
介绍青年诗人谢午恒
文学是人生的副产品
范良君《药赋》序
一本别开生面的青春诗集
浅评胡拥军的《终极的孤旅》
《少年文学写作技法》序
徐拂云、姜福成、夏时《对影闲吟集》序言
彭国梁《爱的小屋》序言
白雪红梅记左钧
打开女性心灵的开关
丹慧诗集《黄昏后我等你》印象
《天籁的变奏》浅析
《在大时代的轨迹上》(代序)
附录
与书长伴亦欣然
杨里昂先生访谈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