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蒙古栎定向培育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04372
  • 作      者:
    作者:程广有//唐晓杰//孟昕//陈建伟|责编:张会格//白雪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又称柞树,隶属壳斗科栎属,集材用、饲用、药用、食用和绿化等多种用途于一身,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蒙古栎定向培育》重点介绍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栎种质资源、开花结实规律、主要经济性状的种内变异、良种选育、育苗技术、立地分类、次生林经营、柞蚕饲养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和耐盐碱性等理论与技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蒙古栎概述
  1.1蒙古栎生物学特性
  蒙古(Quercus mongolica)又称柞树或橡树,隶属壳斗科栎属(郑万钧,1985;陈有民,1990)。乔木或亚乔木,高达30m,胸径达60cm;树冠卵圆形;树皮幼时暗灰褐色,老时暗灰色、深纵裂;幼枝紫褐色,老枝栗褐色。叶片有波状齿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7cm、宽4~10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自中部以下渐狭窄,基部耳形,边缘有波状钝齿,叶柄长2~8mm。花较小,花丝细长,单性,雌雄同株。浆果黑色,球形;种子2~3粒,卵形;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cm,长2~2.3cm;壳斗碗状,包围坚果1/3~1/2,壁厚,具肉质子叶。花期5~6月,果期9~10月(郑万钧,1985)。
  蒙古栎抗性、适应性强,分布广,抗病虫害、霜冻,耐寒(郑希伟等,1990;陆文海等,2021;于顺利等,2000;高志涛和吴晓春,2005)。树皮厚,耐火烘、烧,过火后不易受伤,具有耐火能力,是防火好树种(郑焕能等,1986)。蒙古栎比一般树种发芽晚,一般可错过易发生火灾的防火戒严期,避免嫩芽遭到火烧。即使反复受自然火烧,也能够更新,可以出现多代萌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针叶树和有些阔叶树则不能。蒙古栎发芽晚还可避过寒冷的晚霜,即使下霜将嫩叶冻伤,其还可萌发出新芽(樊后保,1991;刘彤,1994;孙广义,1986;刘文祥等,2008;李克志,1958)。
  蒙古栎适宜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可以抵抗一定的寒冷和干旱。在酸性、中性、石灰岩土壤上都能健康生长,而且耐瘠薄,但不耐水涝(陈大珂等,1994)。且喜光,耐侧方庇荫,喜温凉气候,耐寒。属深根性树种,根系较发达,能适应干旱瘠薄的土壤,萌芽力极强(郑希伟等,1990;殷晓洁等,2013)。
  1.2蒙古栎分布
  蒙古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内蒙古东部,为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在河北省,栎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5%,而蒙古栎林在栎林中面积*大。东北三省的蒙古栎林面积可占其次生林总面积的35%以上,如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蒙古栎林面积为270hm2,占次生林总面积的40%。蒙古栎是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域松林的重要伴生树种之一,同时在松林被干扰后,是形成次生阔叶林面积比例*大的建群树种(郑万钧,1985;周以良,1988)。
  1.2.1蒙古栎水平分布
  蒙古栎的分布区包括中国华北、东北、内蒙古东部的连续分布区,以及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及日本的间断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又包括集中分布区和外围岛状分布区,外围岛状分布区位于内蒙古东北角与俄罗斯接壤处、山东半岛的昆嵛山和崂山及内蒙古的东部。蒙古栎林分布区的北界在中国漠河一带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南坡海拔300m左右水平线位置,大约在北纬55。线上;东界在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与日本北海道约东经143。处;南界在我国山东昆嵛山约北纬37。处;西界在内蒙古大青山约东经111。处。对于蒙古栎分布区的西界,过去有学者认为在山西省中条山西南部也有蒙古栎分布,但通过实地考察及对这些地区栎属标本的审阅,未见蒙古栎的标本,大部分属辽东栎(高志涛和吴晓春,2005;郑万钧,1985;周以良,1988;陈科屹等,2018)。
  蒙古栎在中国天然分布的北界为漠河、抚远一带的黑龙江南岸;*东分布在抚远市;东北界为乌苏里江沿岸及中国与朝鲜边境线,一直到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昆嵛山;与昆嵛山遥隔华北平原的山西五台山为此种分布的西南角;*西分布于内蒙古大青山;西北界与大兴安岭北坡山地前的内蒙古森林草原界线相一致。蒙古栎在大兴安岭北部主要分布在东南麓,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及各支流的低海拔山地、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蒙古栎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普遍生长在加格达奇林业局、松岭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塔河林业局东部及沿黑龙江各林业局江前台地的山地上。蒙古栎林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三江平原丘陵地带广泛分布,并且是黑龙江次生林中*重要的建群种。在吉林,蒙古栎分布在长白山、四平、长春一线以东山地及山前丘陵地带,一直到中朝边境线。蒙古栎在辽宁的分布位置因地区的差异有明显变化:在辽宁东部山地,主要分布在岗梁和阳坡山地;在辽宁西部丘陵地区,则多分布于阴坡和半阴坡,甚至沟谷地带。河北省蒙古栎林在栎林中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围场、隆化、兴隆、溧平、青龙等地及太行山系、恒山等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蒙古栎林有纯林或混交林,纯林多在阳坡,阴坡多为混交林。蒙古栎在山东昆嵛山和崂山有少量分布,在山西分布在五台山和山西北部山地(高志涛和吴晓春,2005;郑万钧,1985;周以良,1988;陈科屹等,2018)。
  1.2.2蒙古栎垂直分布
  蒙古栎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种群数量随着纬度的递增而逐渐减少。在
  大兴安岭北部海拔250~400m的区域内,蒙古栎常分布于低山的平坦顶部和坡度5°以内各坡向的山坡上。在大兴安岭西南麓,蒙古栎分布在海拔550~900m范围内,而到了大兴安岭*南部的黄岗梁,则分布在海拔870~1600m范围内。在内蒙古翁牛特旗,蒙古栎分布在海拔1100m左右。在内蒙古大青山,蒙古栎分布在海拔1400~1600m的沟谷土地。在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三江平原,蒙古栎多分布在海拔350~600m的低山带,*高可达800m。在长白山区*高分布海拔达1000m。在以上这些山地,蒙古栎是红松阔叶林的主要伴生树种,同时是原始林被破坏后形成次生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河北省,蒙古栎林生长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如在承德,蒙古栎分布在海拔900~1400m范围内。在北京松山国家森林公园,蒙古栎分布在海拔900~1600m的半阳坡。在山东省昆嵛山和山劳山,蒙古栎分布于海拔300~900m范围内。另外,蒙古栎在2000m以上山地的沟谷半阴坡有分布,并形成群落,同时在山西北部的高海拔山地也有分布(高志涛和吴晓春,2005;郑万钧,1985;周以良,1988;陈科屹等,2018)。
  1.3蒙古栎的价值
  蒙古栎全身是宝,其树干是优质木材;叶可用于养蚕;幼嫩的枝叶可以供鹿、狍子等大型野生食草性动物食用,也可作为鹿、马、牛和羊的饲料;果实被称为“橡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喜食,还可用于生产淀粉、食用、酿酒;树皮、根皮、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收敛、止泻、解毒等功效;花粉可作为辅助蜜源;腐烂的枝杈上可自然生长野生黑木耳。蒙古栎可间接用于生产松茸,在牡丹江林区绥阳林业局等地,只有蒙古栎、赤松、杜鹃和胡枝子的混交林下才可能生长野生食用菌之王——松茸(远皓和杨传林,2016)。
  1.3.1化学成分
  蒙古栎果实中除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单宁外,还含有维生素D^、17种氨基酸及20种微量元素(敖特根等,1998)。Ishimaru等(1987)在蒙古栎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新的没食子单宁:1-0-没食子酰基-proto-环己五醇、1,4-0-二没食子酰基-proto-环己五醇、1,4-0-二没食子酰基喹啉酸、1,3,4-0-三没食子酰基喹啉酸、4-0-没食子酰基-(-)-莽草酸和5-0-没食子酰基-(-)-莽草酸,以及6个已知的单宁成分:3-0-没食子酰基-proto-环己五醇、3-0-没食子酰基喹啉酸、4-0-没食子酰基喹啉酸、3,4-0-二没食子酰基喹啉酸、3,5-0-二没食子酰基喹啉酸和3-0-没食子酰基-(-)-莽草酸。蒙古栎叶中含有糖、蛋白质、脂肪、单宁、叶绿素、灰分、维生素、果胶、17种氨基酸、木栓酮、务粘霉烯醇、羽扇豆醇和务谷甾醇及20种
  微量元素。王耀辉等(2006)用水蒸馏法提取了两个不同树龄(16年生、55年生)蒙古栎叶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的方法分别分离和鉴定了挥发性成分,并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两样品中都分离出了31种化合物,并分别鉴定出了其中的28种(16年生的蒙古栎叶样品)和27种(55年生的蒙古栎叶样品)化合物。结果表明,两样品中都含有烷烃、醇、酯、酮、酸、酚和烯,主要成分都有二十三烷、二十五烷和二十七烷。其同时比较了两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王金兰等(2014)对蒙古栎树皮乙醇浸出液正己烷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2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0y9-轻基达玛烷-23(24)-烯-3-酮(20y9-hydroxydammarane-23(24)-en-3-one)、20(5),24(5)-二轻基达玛烷-26-en-3-one[20(5),24(5)-dihydroxy-dammarane-26-en-3-one]、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 acid acetate)、羽扇豆醇(lupeol)、々-谷甾酮(f-sitosterone)、异刺树醇(isofouquier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5,6,7,4'-四轻基二氢黄酮(5,6,7,4'-tetrahydroxyflavanone)、花旗松素(taxifolin)、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山奈酚(kaempferol)、0-谷甾醇(^-sitosterol)、(-)-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古柯二醇(erythrodiol)、(-)-表儿茶素[(-)-epicatechin]、胡萝卜苷(daucosterol)、(-)-表松脂酚[(-)-epipinoresinol]和水杨酸(salicylicacid)。姚佳等(2012)对蒙古栎枝(去叶小枝)乙醇浸出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别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表松脂酚、-谷甾醇葡萄糖苷(f-sitosterol glucoside)、(-)-表儿茶素、务谷甾醇、水杨酸和古柯二醇(袁久志,1997;姚大地等,1998)。
  1.3.2蒙古栎主要用途
  1.优质木材
  蒙古栎材质坚硬、抗磨损、抗腐蚀,具有较高的木材加工价值。申艳梅等(2014)通过对蒙古栎木材分类加工、剩余物利用等技术进行研究,充分挖掘蒙古栎的木材利用潜质,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刘彦龙等(2010)以长白山蒙古栎材为原料,对其进行露天自然风干、烘烤、机械加工等工艺,以此介绍橡木桶的生产工艺流程。
  在加工方面,蒙古栎木材因强度高、防潮、质地坚硬、耐磨性好、色彩表现良好,并且木材易于干燥,长时间放置后不会变色,成为我国主要的木材种类之一。虽然蒙古栎木材加工难度较高,但其油漆和上蜡的效果非常好,适合用于制作椅子、床、沙发、餐桌、书桌等古典工艺家具。在我国北方地区,有一些大中
  型家具企业专门以蒙古栎为主要木材制作出口家具。
  2.入药
  蒙古栎树皮、叶均可入药,微苦、涩、寒,有清热利湿、解毒、化痰等功效,主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小儿消化不良、急慢性支气管炎、痔疮等症。
  3.饲料
  蒙古栎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饲养柞蚕,也是野猪和鹿的优质词料。
  4.工业用途
  蒙古栎果实被称为“橡子”,主要成分为淀粉,可用于生产工业用淀粉或酒精。柞蚕丝工业用途更广,如可用于制作落伞、工作服、轮胎布等。
  5.食用菌栽培
  蒙古栎的加工废料和枝杈的粉末可作为生产袋栽木耳、灵芝等食用和药用菌的基质,而废弃菌糠可用来生产机制炭进行取暖,菌糠又能撒播到林子里作为肥料。
  6.燃料
  蒙古栎因热值高、易斧劈、坚硬,通常被用来作为烧材,是优良的能源树种。
  7.绿化
  蒙古栎树型优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蒙古栎概述 1
1.1 蒙古栎生物学特性 1
1.2 蒙古栎分布 1
1.2.1 蒙古栎水平分布 2
1.2.2 蒙古栎垂直分布 2
1.3 蒙古栎的价值 3
1.3.1 化学成分 3
1.3.2 蒙古栎主要用途 4
1.4 蒙古栎遗传改良 5
1.4.1 蒙古栎种质资源 5
1.4.2 蒙古栎良种选育 6
第2章 蒙古栎开花结实规律 8
2.1 蒙古栎生长节律与气候 8
2.1.1 材料与方法 8
2.1.2 蒙古栎营养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9
2.1.3 蒙古栎营养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12
2.1.4 蒙古栎生殖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12
2.1.5 蒙古栎生殖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15
2.1.6 小结与讨论 16
2.2 蒙古栎花量变异及空间分布 17
2.2.1 材料与方法 17
2.2.2 蒙古栎开花性状数量特征分析 17
2.2.3 蒙古栎无性系间花量变异 18
2.2.4 蒙古栎雌雄花空间分布 21
2.2.5 小结与讨论 22
2.3 蒙古栎无性系花期同步性 24
2.3.1 材料与方法 24
2.3.2 蒙古栎花期特征 25
2.3.3 无性系花期分类 26
2.3.4 花期同步指数 28
2.3.5 小结与讨论 31
2.4 蒙古栎结实性状变异 32
2.4.1 材料与方法 32
2.4.2 蒙古栎无性系结实及种子性状变异分析 32
2.4.3 无性系生长及结实性状相关性分析 35
2.4.4 小结与讨论 37
2.5 结论与讨论 38
2.5.1 主要结论 38
2.5.2 讨论 39
第3章 蒙古栎叶片性状变异 42
3.1 蒙古栎叶片糖含量变异规律 43
3.1.1 材料与方法 43
3.1.2 不同生长时期蒙古栎叶片还原糖含量变化 45
3.1.3 不同生长时期蒙古栎叶片总糖含量变化 46
3.1.4 蒙古栎叶片还原糖含量无性系间变异 47
3.1.5 蒙古栎叶片总糖含量无性系间变异 48
3.1.6 小结与讨论 48
3.2 蒙古栎叶片黄酮含量变异规律 49
3.2.1 材料与方法 49
3.2.2 不同生长时期蒙古栎叶片黄酮含量变化 50
3.2.3 蒙古栎叶片黄酮含量无性系间变异 51
3.2.4 小结与讨论 51
3.3 蒙古栎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异规律 52
3.3.1 材料与方法 52
3.3.2 不同生长时期蒙古栎叶片全磷含量变化 54
3.3.3 不同生长时期蒙古栎叶片全钾含量变化 55
3.3.4 蒙古栎叶片全氮含量无性系间变异 56
3.3.5 蒙古栎叶片全磷含量无性系间变异 56
3.3.6 蒙古栎叶片全钾含量无性系间变异 57
3.3.7 小结与讨论 57
3.4 蒙古栎叶片主要营养物质的相关性 58
3.4.1 材料与方法 58
3.4.2 不同季节蒙古栎叶片营养物质的相关性 59
3.4.3 蒙古栎叶片无性系间营养物质的相关性 60
3.4.4 小结与讨论 61
第4章 蒙古栎生长性状变异 62
4.1 蒙古栎生长节律 62
4.1.1 材料与方法 62
4.1.2 不同生长阶段蒙古栎侧枝纵向生长差异 63
4.1.3 不同生长阶段蒙古栎侧枝径向生长差异 64
4.1.4 不同生长阶段蒙古栎叶片生长差异 66
4.1.5 小结与讨论 67
4.2 蒙古栎生长性状种源间变异 67
4.2.1 材料与方法 67
4.2.2 蒙古栎树高种源间变异 68
4.2.3 蒙古栎胸径种源间变异 69
4.2.4 蒙古栎冠幅种源间变异 69
4.2.5 蒙古栎树皮厚种源间变异 69
4.2.6 蒙古栎侧枝当年生长量种源间变异 69
4.2.7 蒙古栎叶面积种源间变异 70
4.2.8 蒙古栎各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70
4.2.9 小结与讨论 72
4.3 蒙古栎生长性状无性系间变异 72
4.3.1 材料与方法 72
4.3.2 蒙古栎树高无性系间变异 72
4.3.3 蒙古栎胸径无性系间变异 74
4.3.4 蒙古栎冠幅无性系间变异 76
4.3.5 蒙古栎树皮厚无性系间变异 77
4.3.6 蒙古栎侧枝当年生长量无性系间变异 80
4.3.7 蒙古栎叶面积无性系间变异 81
4.3.8 小结与讨论 83
第5章 蒙古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86
5.1 种子园营建与管理技术 86
5.1.1 种子园类型 86
5.1.2 种子园的总体规划 88
5.1.3 种子园设计 92
5.2 蒙古栎种子园营建实例 94
5.2.1 园址概况 94
5.2.2 蒙古栎优树选择 94
5.2.3 蒙古栎嫁接苗培育 96
5.2.4 蒙古栎种子园定植 97
5.2.5 种子园经营 99
5.2.6 幼林抚育 103
5.3 蒙古栎采穗圃营建与管理 104
5.3.1 无性系的优越性 104
5.3.2 无性繁殖技术 105
5.3.3 蒙古栎采穗圃区划 108
5.3.4 蒙古栎采穗圃营建 110
5.3.5 蒙古栎采穗圃管理 111
5.3.6 蒙古栎穗条采集 111
5.3.7 贮藏与运输 111
5.3.8 采穗圃档案营建 112
第6章 蒙古栎良种苗木培育 113
6.1 苗圃 113
6.1.1 苗圃地的选择 113
6.1.2 苗圃面积的计算 114
6.1.3 苗圃规划设计 115
6.2 蒙古栎播种育苗 116
6.2.1 采种与种子处理 116
6.2.2 育苗地的选择与播种 117
6.2.3 苗期管理 118
6.2.4 蒙古栎有性繁殖研究进展 118
6.3 营养钵育苗 119
6.4 蒙古栎嫁接育苗 120
6.5 蒙古栎扦插育苗 120
6.5.1 蒙古栎扦插育苗技术 120
6.5.2 蒙古栎扦插育苗方法 122
6.6 蒙古栎组培育苗 122
6.6.1 蒙古栎组培快繁的意义 122
6.6.2 培养基及其制备 125
6.6.3 外植体的选择 128
6.6.4 表面消毒和无菌操作 130
6.6.5 蒙古栎快速繁殖的基本环节 132
6.6.6 影响蒙古栎组培成功的因素 136
6.6.7 污染及减少污染的方法 141
6.6.8 玻璃化现象及克服措施 143
6.6.9 褐变现象及解决方法 145
6.6.10 蒙古栎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9
第7章 蒙古栎次生林分类经营 151
7.1 蒙古栎次生林经营的必要性 152
7.1.1 蒙古栎次生林的重要生态地位 152
7.1.2 影响蒙古栎次生林经营的主要因素 153
7.2 蒙古栎次生林立地评价 154
7.2.1 研究地概况 154
7.2.2 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157
7.2.3 蒙古栎林立地分析 158
7.2.4 立地因子的标准化 158
7.2.5 立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159
7.2.6 样地聚类分析 160
7.2.7 立地类型划分 160
7.2.8 小结 164
7.3 天然蒙古栎林生长模型选择 165
7.3.1 模型选择方法 165
7.3.2 模型数据筛选 165
7.3.3 模型参数估算 166
7.3.4 模型检验 168
7.3.5 模型选择 168
7.3.6 小结 170
7.4 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 170
7.4.1 研究方法 170
7.4.2 生长模型化简 172
7.4.3 生长模型参数差异 173
7.4.4 林分生长模型 176
7.4.5 林分生长量 176
7.4.6 林分生长期 178
7.4.7 立地类型分布 178
7.4.8 小结与讨论 179
7.4.9 讨论 180
7.5 蒙古栎次生林经营措施 184
7.5.1 改培大径材 184
7.5.2 生物质能源林培育 187
7.5.3 工业原料林培育 187
7.5.4 菌材林培育技术 187
7.5.5 炭材林培育技术 188
7.6 蒙古栎林更新 189
7.6.1 蒙古栎更新与立地条件 190
7.6.2 蒙古栎种子更新 191
7.6.3 蒙古栎萌蘖更新 192
7.6.4 种子更新与萌蘖更新对比 193
第8章 柞蚕饲养林建设与管理 196
8.1 柞蚕 196
8.1.1 卵 197
8.1.2 幼虫 197
8.1.3 蛹 198
8.1.4 成虫 198
8.2 选择饲蚕良种 198
8.2.1 柞树叶质的组成 198
8.2.2 水分与蛋白质 199
8.2.3 柞叶的矿质元素与微量元素 200
8.3 饲用蒙古栎良种——“北华1号”选育 200
8.3.1 亲本来源 200
8.3.2 植物学特征及特性 201
8.3.3 选育及区域试验 201
8.4 柞蚕场建设 206
8.4.1 柞树资源 206
8.4.2 柞蚕场营建步骤 208
8.5 柞蚕场管理 214
8.5.1 增加条数以促速成 214
8.5.2 叶质调节 215
8.5.3 普通柞林改建 217
8.5.4 养分的返还 217
8.6 柞蚕场抚育 219
8.6.1 修剪 219
8.6.2 树型培养 220
8.6.3 水土保持 221
8.6.4 培肥地力 221
8.7 柞蚕场轮伐休闲 221
8.8 柞蚕养殖管理 222
8.8.1 柞蚕养殖 222
8.8.2 防控各类危害 223
8.9 稚蚕场建设与管理 224
8.9.1 保苗稚蚕场的位置选择 224
8.9.2 稚蚕场使用前的技术处理 224
8.9.3 稚蚕场的防旱方法 225
8.9.4 保苗注意事项 225
8.9.5 蚕场树龄要求 225
8.9.6 场地清理要求 225
8.9.7 稚蚕场管护 225
8.10 柞蚕场持续经营 227
8.10.1 造成蚕场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227
8.10.2 建设和保护好蚕场资源 227
8.10.3 建设生态型柞蚕场的意义和作用 230
8.11 柞蚕场复合经营 231
8.11.1 栽种榛树 231
8.11.2 培植绿肥植物 231
8.11.3 栽(种)植蕨类等山野菜 231
8.11.4 间作药材、花卉、食用菌 232
第9章 蒙古栎病虫害防治 233
9.1 蒙古栎病害 233
9.1.1 心材白腐病 233
9.1.2 根朽病 234
9.1.3 早烘病 235
9.1.4 白粉病 235
9.1.5 褐斑病 236
9.1.6 煤污病 236
9.1.7 根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