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路径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学术前沿书系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613785
  • 作      者:
    作者:沈燕萍//程祺景//马美玲|责编:王婧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作者简介

沈燕萍、湛江科技学院财会专业教授,曾任教于青海民族大学,审计方向研究生导师。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青海省社科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程祺景、现任教于海口经济学院。曾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青海省社科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中承载着传播、传承的功能,对内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对外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愿景。本书以政策为依据,通过7个章节阐述汉藏-藏汉翻译服务体系及其服务与推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覆盖与解决语言援助困境及语言障碍的关系。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域,借助语言翻译文化援助的思路,优化汉藏-藏汉翻译服务体系,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拓宽了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受文化的影响。和谐的语言为社会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共同操守,提供了良性的语言生态环境。语言障碍现象以及语言援助困境不仅是导致这个地区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公共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由此造成的信息差,直接影响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传承,影响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语言障碍人群摆脱语言困境,走出封闭,实现可持续性脱贫,提高生存品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核心能力,推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基于此,本书具有最朴实的意愿,即探讨语言扶贫路径,为人民服务。本章演绎的研究思路,在现实困境和政策要求的背景下,根据调研,基于语言障碍人群自身的文化程度,所处的自然环境、生计模式、成本效益原则,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的启发,基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学术的视角探讨适合其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且易于接受的语言援助方式。这也是解决基层群体生产生活中语言障碍的最直接、简单的模式。这为后续研究搭建章节的内容结构,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1.1选题缘起

1.1.1现实困境

1.1.1.1公共救援语言援助困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言之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亦为普通话,或汉语言、汉语。本书提及的语言障碍、语言困难、语言困境或语言屏障,即“语言沟通障碍”。概括地说,是在藏语环境中,没有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难以直接交流、沟通,无法及时有效传递信息的语言现象。跨越语言障碍的办法,首先是直接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当语言障碍人群一旦陷入语言困境,就会求助语言翻译。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其中,语言障碍加剧了极端的自然环境对抗震救灾的消极影响,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协调和配合下,救灾人员、医疗人员、心理救援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云集灾区,各种民间团体和志愿者也纷纷加入救灾行列。由于当地居民94%是藏族,甚至有的乡村100%是藏族,其中大多不会说汉语,本民族语言单语现象非常突出,且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在这里语言就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临时的救急或者求救就会显得很艰难。救援中,“语言沟通障碍”现象备受关注。随着“语言沟通障碍”问题的暴露。汉藏-藏汉翻译援助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生命救助对汉藏-藏汉翻译援助的迫切需求,瞬间凸显了出来。

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公共危机不止于自然灾害,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上升,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内外部因素相互叠加渗透、深度依存,风险挑战明显增加。玉树抗震救灾作为演绎语言障碍的广度、深度和语言援助供需现状的典型案例,为此背景提供了经验和风险提示:任何风险一旦发生,这个地区还会有依赖语言援助的不可忽视的需求。为此,研究多、快、好、省地推普路径,压缩语言援助的供需缺口迫在眉睫:研究防范可预见的语言援助困境风险路径不容忽视。

1.1.1.2语言援助与时俱进的困境

多民族聚居区,存在多语种并存现状。在汉语言短板地区,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困境如影随形,人们习惯于这种自然的语言生活状况,而此状态影响着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语言援助需求在基层社会普遍存在。以青海六州地区为例,这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相伴共生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多民族资源,各州民族组成具有结构性差异。如海南州有26个民族,海西州有29个民族、黄南州有15个民族,果洛州有14个民族;民族结构及其人口分布的集中度也有其极端属性,截至2019年末,玉树州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98.15%,果洛州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91.84%,黄南州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68.61%,海南州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67.99%(如表1-1所示)。这就决定了民族语言结构差异的极端属性和藏语言的本民族语言单语的语言生活特征及语言障碍人群的分布特征。语言障碍人群主要分布于6州,集中于29个牧区县,尤其是18个纯牧业县,但不止于此。

……


展开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选题缘起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重点、难点

15创新与不足

16小结

第2章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研究

21理论基础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3小结

第3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路径的基础

31信息来源

3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路径的现实基础

3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路径的专业基础

34小结

第4章语言翻译服务路径的基础

41语言翻译服务机构体系架构现状

42语言翻译服务体系之短板

43语言翻译服务路径的认识误区

44小结

第5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路径的问卷分析

51语言翻译服务指标体系优化的基础

52语言翻译服务指标体系优化

53检验

54指标权重的确定

55判断矩阵构建及权重的求解

56综合评价

57结果分析

58小结

第6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路径有效运行对策建议

61建议以国家力量为主的运行模式

62建议最大收益函数汉语言学习的行为模式

63健全语言翻译服务组织机构的对策

64制定基本译规对策

65专业人才队伍梯度化对策

66编纂辞书对策

67发挥效能评价的导向作用

68小结

结论与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一、国外文献

二、国内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