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绪论
第1章 引言
1.1 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在十年前,提及货币我们主要联想到的关键词是与国家政府、中央银行、汇率、通货膨胀等相关的宏观概念,它们代表了主权货币体系的特点。货币是一种由国家政府背书,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交易媒介。在以国家为单一发行主体的主流货币体系下,货币的稳定价值、中心化管理成为普遍共识。然而新型数字货币,也就是加密货币的出现打破了这些传统观念。数字货币颠覆了以信用背书、以国家为发行主体的传统,让私人机构能够通过科技背书的形式发行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进而参与到货币竞争中。虽然我们很难去判定这种新型数字货币在货币特性上的真正表现,或者说它们可能并不具备真正的货币职能,但是它们的诞生形成了货币与技术紧密相连的颠覆性创新,让世界在货币数字化的进程上更进一步。
这一切的出现源于2008年冬天,一个(群)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在邮件群组中提出了比特币(Bitcoin,BTC)的构想,并在网络上发布了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这是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自此之后,开启了数字货币的新篇章。比特币的*初目的是解决现行金融系统中由于第三方金融中介的出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和交易信任的问题(Nakamoto,2008)。数字货币区别于数字化的货币,如支付宝、微信和银行账户等。其创新之处:一是去中心化特性,它采用区块链的点对点分布式技术,利用工作量证明机制,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以防止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操纵交易、控制交易资金;二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比特币利用分布式技术更好地避免了计算机系统的单点故障;三是具备一定匿名性,交易过程不需要身份信息,用自动生成的交易地址作为账户名称,为用户提供了更强的隐私功能(B?hme et al.,2015)。这种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摆脱了传统的法定货币体系,构成了自为一体的记账单位,形成了新的交易媒介。在数字货币发展初期,很多学者把比特币看作法定货币的替代品(Grinberg,2012),认为它在支付、转账和国际汇款上可以提供更快速、便捷、便宜的服务,创新了金融基础设施(B?hme et al.,2015;Cocco et al.,2017)。在随后几年中,数字货币蓬勃发展,其中一部分与比特币的性质及构造非常相似,如狗狗币、莱特币等;另一部分,数字货币借鉴了比特币的部分特性,并在共识机制和底层设计上进行了较大创新,为更多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可能(Hileman and Rauchs,2017),如以太坊(Ethereum)项目、埃欧塔(IOTA)项目和宇宙(Cosmos)项目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比特币等区块链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弊端,如并发性较低,不能满足规模用户实时使用;在网络忙碌时,交易速度过慢,且手续费对小额支付也并非十分友好等问题(Chauhan et al.,2018;Karame,2016)。于是,人们对数字货币的真正价值提出了质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比特币“应该被取缔”,因为“它不提供任何对社会有用的功能”;摩根大通的董事长兼*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曾称比特币是“一场骗局”;著名投资大亨巴菲特也不看好比特币,说其是“不折不扣的泡沫”等。在质疑之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法定数字货币,逐步从创始阶段交易支付的货币初心,转变为金融资产和投资工具。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了量化宽松政策。其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在2020年3月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的货币刺激政策,希冀以此方式缓解经济受到的冲击。国际市场整体呈现出货币超发的状态,大量热钱涌入数字货币市场。以比特币为例,在1年内其价格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但整体市值却翻了10倍以上,令人咋舌。2021年4月和10月,比特币价格两次突破6万美元的天价;而自2021年末开始,比特币价格则持续下降,在2022年6月已降至3万美元大关(图1.1)。
图1.1 比特币价格走势图
资料来源:https://coinmarketcap.com
截至2022年5月底,市场上共有9000多种数字货币 。前十大市值的数字货币分别为比特币、以太币(Ether,ETH)、泰达币(USDT)、USDC(USD Coin)、币安币(Binance Coin,BNB)、币安美元(Binance USD,BUSD)、艾达币(Cardano,ADA)、瑞波币(Ripple,XPR)、索拉纳(Solana,SOL)和波卡币(Polkadot,DOT)(表1.1)。按照价值种类来看,在市值前100种数字货币中,有89种数字货币为价值自由波动的数字货币,另有稳定币共11种,分别为USDT、USDC、DAI、BUSD、TUSD、GUSD、FEI、USDN、USDD、THETA和USDP。在这些稳定币中,所有币种均以美元为币值稳定的价值尺度。其中,USDT为数字货币市场中,适用范围较广、市值排名第三的数字货币(表1.2)。
另外,数字货币的市值分布非常不均匀,具有极强的马太效应。比特币和以太币两种数字货币占据了总市值的80%左右,而其他4000多种数字货币的市值仅占据市场份额的20%左右,这个趋势从始至终存在。在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中,其他排名靠前的数字货币会随着话题热点及炒作方向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对于数字货币交易支付的使用者来说,还是对于将其作为投资工具的投资者来说,数字货币都具有极高的风险。
与此同时,随着不同类型数字货币的涌现,超主权数字货币的呼声在国际上获得了支持和追捧。科技巨头脸书(Facebook)很快关注到了数字货币所带来的机遇,在2019年6月脸书发布了天秤币(Libra)**版白皮书,旨在通过背书全球一篮子货币的方式发行超主权货币。鉴于脸书公司在全球社交媒体上拥有海量用户与强大的商业联盟,天秤币一经推出,就遭到了众多质疑和抵制,各国政府对天秤币凭借脸书强大的网络效应进行推广产生了强烈的忧虑。周小川表示,天秤币的推出,应该让我国未雨绸缪,未来将会有更多机构发布有利于全球化的货币。经过长期与监管机构的周旋,Libra协会在2020年修改了原白皮书中对“Libra”的部分构想,通过调整初步满足了监管要求,进而降低了各国政府对其挑战主权货币的忧虑。
虽然主权货币体系在未来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放眼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经济秩序也在随之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除了私人组织以外,全球各国中央银行也开始重视起数字货币,希望通过利用数字货币来把握新时代货币领导权的机会。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对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进行了研究和实验。突尼斯在2015年发行了e-dinar,成为全球*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该货币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加拿大在2016年与区块链联盟R3进行合作,发布Jasper项目,探究以批发类型为主的央行数字货币;同年,新加坡也与区块链联盟R3开展了Ubin项目的合作,对分布式技术在数字货币中的应用进行联合研究;瑞典在2017年希望通过e-krona的项目逐步去应对无现金化社会的迫切需求;2018年,委内瑞拉在整个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政府以自然资源为背书,发行了石油币(Petro),希望以此来缓解超级通货膨胀;同年,泰国官方机构也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希望提升支付效率;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美联储*次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目前已有民主党的提案涉及数字美元;我国也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目前已经经过了几轮落地测试,并推出了数字人民币钱包,是全球大国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速度*快的国家之一。
总体来看,无论是在市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数字货币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金融市场,其巨大的价格波动和头部效应让资金暴露在高风险中。对于国家来说,私人货币成为主权货币体系的潜在威胁,为其带来众多不稳定的因素。与风险相随的是,数字货币也为未来带来了众多机遇。放眼全球,作为投资品,比特币已经展现了其巨大潜力,海外已逐渐推出数字货币的相关金融工具,机构投资者也加入赛道力图分一杯羹。对于国家来说,把握货币创新和转型的机会,不仅能够增强自身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还可能进一步在全球金融系统中占据主动地位。但是否能够把握住这次数字货币革命所带来的机会,关键在于能否化解风险,看到数字货币的双面性,合理权衡风险与机遇,找到符合自身发展路径的管理工具及治理方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