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实践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4388
  • 作      者:
    编者:魏丽丽//顾枫//程华伟|责编:郝文娜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实践》共分10章。第1章介绍了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背景及内涵;第2章至第10章讲解了整合型管理的核心要素,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包括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管理、诊疗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医教研及人员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家庭健康管理、特需人群健康管理等内容,详细阐述了社区卫生管理中常见操作技术及家庭医生签约。
展开
精彩书摘
**节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背景
  自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迎来了显著变革,服务条件得到了全面优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强化,逐步扭转了基层服务薄弱的局面,显著提升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基层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和聚集,使得社区成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加之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那么,什么是“整合”呢?
  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资源整合”*早出现于19世纪50~60年代,在疟疾、天花和性病等传染性疾病控制项目中出现。
  1984年,儿童保健服务与孕产妇照护领域*次引入了“整合”的概念,随后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获得关注。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举办“卫生资源整合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医疗资源整合、医院集团化等多种整合模式不断演化。
  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的出台,明确勾勒出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契合民众健康需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蓝图,强调体系的全面性、协作性与互补性。
  2016年中国政府携手财政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并与世界银行、WHO等国际机构共同发布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度研究报告》,报告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整合服务模式,标志着医疗服务向更加人性化、综合化方向迈进。
  2019年中国对过去10年医疗改革的成效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了“面向未来,实现向以人为本的整合型服务转型,全面实现全民医保”的系统建议,同时开启了更为广泛且深入的改革实践探索。
  2021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时期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该方案坚持“健康中国”战略导向,聚焦人民健康需求,致力于加速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至2025年,将初步建成覆盖广泛、质量优良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连贯性的医疗卫生服务,显著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整合”概念经过漫长的演化,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认同,以及个体对获得全生命周期健康权利的日益重视,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既是居民健康需求的体现,也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医疗体系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魏丽丽 吴越)
  第二节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形式及功能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多元属性,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健康资源的有机连接与重塑整合,形成卫生服务供给的合力,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健康需求与时代发展相匹配,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提升运行效率的一种策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组织效益,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现高质量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构建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已初具成效,形成了以下4种主要模式。
  1.市医疗集团在市级及以上行政区计划内,三级公立医院或具备卓越业务能力的医院担当引领角色,携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构建一个基于资源共享与分工协作的新型管理框架。此模式通过人才流动、技术互通、检验互认、处方流转及服务无缝对接等机制,强化了合作纽带。以深圳罗湖集团为典范,依托资产与经营管理权的紧密联结,实现了健康服务在城市区域内的垂直整合与水平协作,有效提升了分级诊疗的精准度与效率,为居民带来更加均衡、连贯的健康服务体验。
  2.县域医共体聚焦与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深度融合,以县级医院为引领,乡镇卫生院为桥梁,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紧密衔接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县级医院在城乡之间的桥梁作用和县域内的龙头效应,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协同作战,形成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服务格局。安徽天长与浙江德清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优化县域医疗资源布局、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具有显著成效。
  3.专科联盟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核心,围绕特定专科领域,聚合多家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与技术力量,共同打造专科特色中心。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机构间的壁垒,促进了专科医疗技术的交流与创新,提升了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例如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主导的专科联盟,通过教学、科研等资源共享,强化了专科人才培养,推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化提升。
  4.远程医疗协作网远程医疗协作网跨越地理限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将优质医疗资源高效输送到偏远或资源匮乏地区。通过远程通信、全息影像等先进技术,大型医学中心能够为基层和特殊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咨询与服务。这一平台不仅支持远程诊疗、教学培训等功能,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提高了医疗服务整体效能,尤其惠及了基层、边远及欠发达地区的居民。
  社区卫生服务整合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多方主体互动,目前常见的整合类型有功能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或临床整合、规范整合、系统整合。
  1.功能整合是指医疗服务体系中各辅助性职能与活动的深度融合,涵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调配、战略规划协同、信息管理优化及质量持续改进等多个维度。其目标在于构建一个统一、高效的运营框架,促使整合型社区能够在临床决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并有效协调各方行动,确保服务的顺畅衔接。
  2.组织整合是指医疗服务及其相关机构间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与优化。这一过程涉及机构内部网络的重组、机构间的合并、合同安排的调整或战略联盟的建立,旨在推动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促进服务供给的灵活性与效率。
  3.专业整合强调在同一组织框架内或跨越不同组织边界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跨组织合作、小组协同工作、合作协议签署或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专业人员针对特定服务群体或项目的无缝对接与资源整合。
  4.服务或临床整合针对医疗服务中科室划分带来的服务碎片化问题,通过创新机制促进不同诊疗领域人员之间的协作,围绕患者的整体健康需求,打造连续性、系统性及跨时空边界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连贯性与高效性。
  5.规范整合旨在确保整合型社区内部所有利益相关者在一系列规范层面上达到一致。通过强化相互依赖、共担责任的文化氛围,共同响应患者及公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6.系统整合必须在总体环境中反映卫生服务组织出现的各种复杂性问题,要考虑整合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与总体环境之间的关系。
  (魏丽丽潘月帅)
  第三节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健康无疑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议题之一,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传染病与慢性病两者共存、双重叠加,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及急救服务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为居民提供*诊服务,及时诊断并治疗疾病,同时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在需要时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治疗。
  2.预防保健服务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向居民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鼓励居民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4.妇女、儿童与老年人保健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专门的保健服务。如为孕妇提供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服务,为儿童提供计划免疫、生长发育监测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5.慢性病管理与康复服务对于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的病情监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等综合管理服务,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需要康复的患者提供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康复服务。
  6.中医药服务结合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诊疗、保健、康复等服务,满足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7.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生殖健康服务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包括避孕方法选择、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同时,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如性健康咨询、妇女病筛查等。
  8.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居民的精神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居民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9.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以便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健康档案的数据分析,可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10.健康管理与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帮助居民预防疾病、控制病情,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为居民提供健康风险评估服务,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健康风险,并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1.跨学科协作与团队服务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强调跨学科协作和团队服务的重要性。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共同组成服务团队,通过跨学科协作,为居民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培训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协作能力。
  (刘晓敏 谷如婷)
  第2章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管理
  **节概述
  一、我国的卫生资源状况
  卫生资源是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众的健康状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疾病谱的变化,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准确理解卫生资源的内涵和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卫生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用于卫生保健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它涵盖了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技术、卫生信息等多个方面,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一)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法定程序设立的,以开展疾病诊断、治疗活动为主要职能的卫生机构。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医疗机构涵盖了多种类型,如医院、诊所、卫生院、疗养院、急救中心等。这些机构通常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医疗设备和设施,遵循相关的医疗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卫生人力资源
  卫生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它构成了该体系执行、维护并增强其职能的关键元素。而这个国家的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品质、构成、分配及状况则直接影响到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水准。因此,了解卫生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对获取、使用、保持与激励卫生健康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义的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在卫生领域中,能够为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等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这不仅包括直接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师、康复治疗师等;还涵盖了卫生管理、卫生教育与科研、卫生信息管理、后勤保障等各类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卫生人力资源体系,他们通过各自的专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节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背景 1
第二节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形式及功能 2
第三节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 3
第2章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管理 5
**节 概述 5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 8
第三节 物资管理14
第四节 财务管理26
第3章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诊疗管理 35
**节 概述35
第二节 社区门诊诊疗管理36
第三节 社区中医诊疗管理39
第四节 社区住院诊疗管理42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63
第4章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66
**节 概述66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67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改进69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安全管理71
第5章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应用与管理 78
**节 概述78
第二节 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81
第三节 信息保护体系构建84
第四节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87
第6章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医教研管理 89
**节 概述89
第二节 医疗服务管理89
第三节 教学活动管理91
第四节 科学研究管理92
第7章 人员岗位职责 93
**节 概述93
第二节 医疗人员岗位职责94
第三节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97
第四节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04
第五节 医技人员岗位职责 106
第六节 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09
第8章 整合型社区卫生服务常见操作技术 110
**节 概述 110
第二节 保健技术 110
第三节 常用护理技术 117
第9章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 144
**节 概述 144
第二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内容 144
第三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职责分工 145
第四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建设 146
第五节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50
第10章 特需人群健康管理 152
**节 概述 152
第二节 儿童和青少年保健 154
第三节 妇女保健 158
第四节 老年人保健 163
第五节 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165
第六节 伤残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167
第七节 结核病患者的管理 169
第八节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72
第九节 安宁疗护与管理 1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