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安排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史料系统以及理论模型
2.1 文献综述
2.2 史料文献系统
2.3 理论模型
3 气候冲击、人口变化与官员流动的数据集情况
3.1 数据来源与数据选取
3.2 盛京地区的气候冲击与水灾数据概况与特点
3.3 盛京地区微观家庭人口婚育行为特点和概况
3.4 盛京地区粮价变动、政府赈灾与官员流动情况
3.5 结语
4 历史背景:气候冲击的消极影响与晚清失效的政府赈灾体系
4.1 气候冲击、资源稀缺与人口压力
4.2 失效的地方政府赈灾系统
4.3 结语
5 气候冲击下的家庭应对:气候冲击与家庭生育控制
5.1 气候冲击对家庭规模的影响路径
5.2 变量选择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5.3 基准模型和估计结果
5.4 双重差分模型与平稳性检验
5.5 家庭内部的生育控制:来自完整生命周期的回归结果
5.6 生育控制的机制:性别选择还是延后婚育
5.7 结语
6 气候冲击下的基础社会组织:族与族内生育控制
6.1 清代盛京的基础社会组织与家族聚集模式——族
6.2 族与族内成员的婚育行为
6.3 气候冲击、族的特征与族内生育控制
6.4 稳健性检验——个体视角下的族特征与生育行为
6.5 结语
7 气候冲击和职官选任:家庭和族的规模与生育质量
7.1 培养官员的成本与回报
7.2 族谱中的家族规模与职官数量
7.3 族内家庭规模、资源分配与族内职官的获得
7.4 气候冲击下的资源分配与职官选任
7.5 结语
8 气候冲击下的盛京地方旗人管理:从基层行政组织到地方政府治理
8.1 盛京地区基层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8.2 盛京地方行政制度与满官的考评与流动
8.3 实证分析:基层职官对高级满官流动性的影响
8.4 基层职官与地方精英的基层治理:以民间义赈为例
8.5 结语
9 结论与历史研究的现代启示
9.1 主要结论和研究贡献
9.2 历史研究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