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近代建筑研究综述
1.2.2 近代铁路遗产研究综述
1.2.3 中东铁路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技术背景
2.1 19世纪末的俄国建筑技术
2.1.1 金属材料与结构的成熟发展
2.1.2 水泥材料与混凝土结构的探索应用
2.2 中东铁路的修筑过程及施工组织管理
2.2.1 前期施工准备
2.2.2 施工过程与建造模式
2.3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技术的影响因素
2.3.1 客观影响因素
2.3.2 主观影响因素
3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材料技术
3.1 传统建筑材料的导入发展
3.1.1 红砖的引入与自主生产
3.1.2 石材的早期应用与采掘
3.1.3 木材的加工工艺与应用
3.2 金属材料的引入与应用
3.2.1 金属材料的产地与运输
3.2.2 金属材料的应用
3.3 钢筋混凝土的同步更新
3.3.1 水泥的运输与自产
3.3.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早期应用
4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结构技术
4.1 砖混结构的引入与发展
4.1.1 墙体构筑技术
4.1.2 楼面构筑技术
4.1.3 屋架构造技术
4.2 内框架结构的过渡应用
4.2.1 砖混排架的短暂探索
4.2.2 钢框架的成熟应用
4.3 框架结构的出现和发展
4.3.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首次出现
4.3.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间断发展
5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防寒采暖技术
5.1 综合考量的室内采暖技术
5.1.1 壁炉采暖技术
5.1.2 其他辅助采暖设施
5.1.3 辅助通风安全设计
5.2 围护界面的防寒设计
5.2.1 契合地域的外墙构造
5.2.2 围合过渡的缓冲空间
5.2.3 被动采暖的窗口设计
5.3 室内热环境的模拟分析
5.3.1 Airpak概述与理论基础
5.3.2 案例的选择及相关参数的设定
5.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6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建筑技术观
6.1 突破极限、优劣并存的建筑技术成就
6.1.1 突破极限——传统材料结构的技术追求
6.1.2 适时选择——新型材料与结构的技术成就
6.1.3 优劣并存——材料结构中的不合理应用逻辑
6.2 经世致用、求同存异的技术伦理思想
6.2.1 经世致用——务实经济的技术伦理思想
6.2.2 多变灵活——结构单元的因地制宜应用
6.2.3 求同存异——异质语境的技术创新探索
6.3 感理交织、简单纯粹的技术审美意趣
6.3.1 感理交织的技术外在表现
6.3.2 简单纯粹的技术内在逻辑
6.3.3 主观能动的技术审美传承
7 结论
7.1 研究成果
7.2 研究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东铁路沿线现存桥隧设施数量统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