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药食两用调体质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96977
  • 作      者:
    编者:唐华伟|责编:尚洁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饮食疗养学发展简史、中医饮食疗养品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示的药食两用品种,并以药食两用品种为主针对中医九种体质提出的养疗药对方,适合学习中医饮食养生学、中医养生学、中医食疗学、中医药膳食养学的专业人士,以及爱好饮食养生的社会人士阅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医饮食养疗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时期——远古至商周
第二节 奠基时期——秦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养疗学的论述
二、《神农本草经》中有关饮食养疗学的论述
三、《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饮食养疗学的论述
第三节 发展时期——魏晋至隋唐
第四节 完善时期——宋元时期
第五节 成熟时期——明清时期
第六节 兴盛时期——现代
第二章 中医饮食养疗品种简介
第一节 粥及药粥
一、粥
二、药粥
第二节 汤羹
第三节 菜肴
第四节 茶及药茶
一、茶
二、药茶
第五节 酒及药酒
一、酒
二、药酒
第六节 膏方
第三章 药食两用品种的性味归经及配伍原则
第一节 性味归经
一、性味
二、归经
第二节 配伍原则
第四章 中医饮食养疗处方基本原则
第一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辨病论治
第三节 君臣佐使
第五章 药食两用品种简介
第一节 温性药食两用品种
一、八角茴香
二、白扁豆
三、白芷
四、草果
五、大枣
六、当归
七、刀豆
八、丁香
九、杜仲叶
十、佛手
十一、蝮蛇
十二、覆盆子
十三、花椒
十四、化橘红
十五、黄芥子
十六、黄芪
十七、藿香
十八、姜黄
十九、橘红
二十、橘皮
二十一、苦杏仁
二十二、龙眼肉
二十三、玫瑰花
二十四、木瓜
二十五、人参
二十六、肉豆蔻
二十七、肉苁蓉
二十八、松花粉
二十九、沙棘
三十、山柰
三十一、山楂
三十二、山茱萸
三十三、砂仁
三十四、生姜
三十五、小茴香
三十六、薤白
三十七、香薷
三十八、香橼
三十九、芫荽
四十、益智仁
四十一、紫苏
四十二、紫苏子
第二节 热性药食两用品种
一、荜茇
二、干姜
三、高良姜
四、黑胡椒
五、肉桂
第三节 寒性药食两用品种
一、百合
二、淡竹叶
三、地黄
四、槐花(槐米)
五、菊花
六、金银花
七、决明子
八、昆布
九、马齿苋
十、麦冬
十一、牡蛎
十二、胖大海
十三、蒲公英
十四、桑椹
十五、桑叶
十六、山银花
十七、铁皮石斛
十八、天冬
十九、夏枯草
二十、鲜白茅根
二十一、鲜芦根
二十二、鱼腥草
二十三、玉竹
二十四、栀子
第四节 凉性药食两用品种
一、薄荷
二、布渣叶
三、淡豆豉
四、粉葛
五、葛根
六、菊苣
七、罗汉果
八、西洋参
九、小蓟
十、余甘子
十一、薏苡仁
第五节 平性药食两用品种
一、白扁豆花
二、白果
三、赤小豆
四、代代花
五、党参
六、阿胶
七、榧子
八、蜂蜜
九、茯苓
十、甘草
十一、枸杞子
十二、黄精
十三、荷叶
十四、黑芝麻
十五、火麻仁
十六、鸡内金
十七、桔梗
十八、莱菔子
十九、莲子
二十、灵芝
二十一、麦芽
二十二、芡实
二十三、青果
二十四、山药
二十五、酸枣仁
二十六、桃仁
二十七、天麻
二十八、乌梅
二十九、乌梢蛇
三十、西红花
三十一、郁李仁
三十二、枳椇子
第六章 中医九种体质养疗药对方
第一节 平和质
第二节 气虚质
第三节 阳虚质
第四节 阴虚质
第五节 痰湿质
第六节 湿热质
第七节 血瘀质
第八节 气郁质
第九节 特禀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