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及到两河流域,“近东”这一不甚明确的地理概念涵盖了人类最重要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然而,“近东”又是一个具有典型西方中心史观和文明分区理论特点的概念,随着现代西方社会对这一地区的“异域化”“神秘化”,这些古文明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似乎被淡化或遗忘了。而这种基于区分理论的文明观,却塑造了近代以来我们对文明间关系的认知,使我们习惯于以此为基础思考文明、地区、国别间的关联和冲突。
通过考古人类最早建立城邦、纪念碑与祭祀神灵的方式,构建日常生活的方法,本书作者温格罗试图超越国家或地区的兴衰,引导我们回到历史的根基重新思考“何为文明”。他尝试说明,有组织的现代文明社会与远古文明是一脉相承、密切关联的,这种连续性超越了我们对“史前”和“历史”的传统区分。以考古发现为基础,温格罗的论述突破了考古学的范畴,进入历史哲学的反思,他试图对早期的理论家,比如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做出驳斥:从古至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从未中断,这种联系不仅建立在贸易与物质流动层面,更涉及文化的相互借鉴和渗透——文明间的距离被我们一贯的理解严重夸大了。我们常被束缚在“欧洲人”“埃及人”或“中东人”这样的身份和观点中,而实际上,文化身份亦非孤立的产物。因此对于现代社会,如何看待不同文明的关系、如何看待其政治经济关联,以及人类为一种价值体系可以做出何种牺牲,从这种新史观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某种文明进程的滥觞,也许会改变我们对今日世界秩序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看法——帝国崛起和衰亡的循环往复,或许只代表了人类经验中非常少的一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