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古称《礼经》,为儒家“五经”之一,由经文、记文构成,其书以述仪节为主,记载了中国先秦时期的冠昏、丧祭、乡射、朝聘等礼典仪节,被誉为后世礼书之祖,于“三礼”中素称难读。
《仪礼丛考》一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为“宫室研究”、“仪节研究”、“礼例研究”、“礼义研究”。陈绪波副教授从文献学与考古学角度,对《仪礼》宫室与三代宫室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剖析了仪礼中宫室存在的理想性与真实性。通过对礼经中的“席”、“左还”、“右还”、“门闑”等个别仪节的考察,客观地再现了古代仪节的真实状况。在探讨“布席例”时既区分了人、神之别,也分别了寝、庙、堂上、室中、房中、门外等因素,合理地归纳出更加合乎经义的礼例。书中借助对仪礼中成人观念、婚姻观念、死亡观念、人鬼祭祀观念等进行探析,阐释仪礼中蕴含着的社会意义。
全书考证精审,括例贯通,从文献学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具体而微、深入浅出的学术考辨。书中另绘有图表数十幅,按而读之,则揖让进退之节了然于心目间,裨益尤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