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1363
  • 作      者:
    作者:雷锐|责编:张馨予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扩张。2017年以后,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系列从严监管政策开始实施,影子银行由规模快速扩张阶段进入规模收缩阶段,但存量规模仍十分庞大,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处于由数量型调控模式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过渡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对影子银行进行针对性监管与引导,排除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干扰,加快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升货币政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首先,本书总结了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作机制,并介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其次,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演变进行了总结。再次,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三个方面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本书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构架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金融创新理论
二、货币政策调控理论
第二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
一、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及工具的影响
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
三、影子银行周期性、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影响
四、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综合评述
第三章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一、金融中介视角
二、融资主体视角
三、投资主体视角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历程
一、影子银行快速兴起阶段(2009~2013年)
二、影子银行发展不断深化阶段(2014~2016年)
三、影子银行严监管阶段(2017年至今)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演变
第一节 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第二节 结构性流动性盈余操作框架的政策实践
一、结构性流动性盈余操作框架背景
二、结构性流动性盈余操作框架特点
三、结构性流动性盈余框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第三节 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的政策实践
一、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背景
二、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特点
三、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第四节 货币政策调控向利率工具为主转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第一节 影子银行周期性波动机理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实证模型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及适用性检验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
一、影子银行周期性检验
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检验
三、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第一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影响的模型构建
一、数量型调控模型构建
二、价格型调控模型构建
三、数据处理
第四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对逆回购操作的影响
二、影子银行对再贴现利率和MLF利率调控有效性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第一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对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影响
二、影子银行对价格型中介目标的影响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三节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三、模型滞后期的确定及平稳性检验
四、脉冲响应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关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二、关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三、关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OxMetrix软件程序代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