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扩张。2017年以后,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系列从严监管政策开始实施,影子银行由规模快速扩张阶段进入规模收缩阶段,但存量规模仍十分庞大,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处于由数量型调控模式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过渡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对影子银行进行针对性监管与引导,排除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干扰,加快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升货币政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首先,本书总结了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作机制,并介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其次,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演变进行了总结。再次,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三个方面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本书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