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画未了(林风眠传)/文汇传记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645053
  • 作      者:
    作者:郑重|责编:鲍广丽|总主编:周伯军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为上海著名学者郑重先生的文化人物传记,列为“文汇传记”丛书之一。是一部深入探究中国现代艺术大师林风眠传奇人生的权威性文化传记。作者郑重虽未能亲见林风眠先生,却凭借深厚的学养与不懈的努力,克服了早期原始记录匮乏的困难,他遍访林风眠的家人(包括其外孙)、朋友、学生,收集林风眠和他们之间大量的往来书信,完整而客观地还原了林风眠的人生,也揭秘了林风眠晚年鲜为人知的隐居生活状态,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也为这位被时代误解的大师正名。本书为林风眠传记的修订版,是作者在获得了一份详细的“访谈记录”等新材料后作的,属于《林风眠传》的“终极之作”。在原版基础上增添有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矛盾之中,何去何从”“义女来香港:一切都在改变中”“巴黎画展:重寻六十年前旧梦痕”等几节中;并对前一版本的错误进行修订,同时增添了一些图片,内容更充实丰富,林风眠的人生经历也更完整、真实、生动,兼具学术严谨性和生动的可读性,是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研究者及普通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大师不可多得的著作。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梅县:最忆故乡又怕还乡
白宫镇老屋留下的寂寞
祖父的凿子和孙子的画笔
母亲:画家心中的一片云
学堂、良师、诗社和诗友
第二章 巴黎:“调和中西”思想的萌发
枫丹白露的熏染:崇尚自然
校长的告诫:不要变成学院派
吸取毕沙罗的经验:各个流派兼收并蓄
艺术之神与爱情之神同时降临
再现阿波罗精神的霍普斯会
《摸索》:早期的艺术宣言
第三章 北京:点燃艺术运动之火
种子成熟了,播种在哪里?
呐喊:且看今日之中国,还有一点比较过得去的地方吗?
林风眠的结论:传统的中国绘画应该告一段落了
齐白石和克罗多的任教:“调和中西”的初次尝试
古都狮吼:震动北京的艺术大会
《人间》《人类的痛苦》:血与火的融化
第四章 杭州:建设中国新艺术的摇篮
呜呼!中国的艺术和艺术家
社会的解剖刀:《人道》
到西湖办学去
教师队伍: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群体
艺术家: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
和潘天寿的争论:合并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一系
第五章 杭州:艺术运动之火的再起与熄灭
艺术运动社的诞生
徐悲鸿与徐志摩:一场论战的弦外之音
百幅图画:反映大众与现实
“一八艺社”的诞生与分裂
鲁迅与林风眠
艺术运动的寿终正寝
文化交流:“西湖艺展”
热烈和冷静:林风眠性格中的多重因素
第六章 从西湖到沅江:流亡大转移
从贵溪到沅江的路上
洞庭风波:林主任的两次辞职
新校长到任:学校大裁员
第七章 重庆:从斗士到隐士——“风眠体”的诞生
仓库画师:新风格的诞生
拒绝文人画
黑院墙:重返艺术摇篮
又到西湖:黑衣女和红衣女的出现
第八章 上海:风风雨雨廿七年
再见了,西子湖:辞职离校
挂职美协的专业画家:卖画为生
异性知己:艺术与生活的温婉
戏曲艺术与立体主义
重新认识中国传统
对政治风向像对光和色那样敏感:躲过“反右”劫难
立体主义手法能画工农兵吗?
画记忆中想画的东西
山雨欲来:画笔束之高阁
看守所里写《自传》
以画铺路:申请出国探亲
第九章 香港:中国现代派绘画的结束
初到香港:信札中的林风眠
犹豫之中,何去何从
巴西探亲:叙廿二年的离情别意
席德进造访:又见四十年前老学生
与画外人语:真知灼见有多少
义女来香港:一切都在改变中
巴黎画展:重寻六十年前旧梦痕
婉谢侨商资助:建纪念馆并不重要
壮心不已:在画上要再变一变
福寿双修:依风长眠香江
外一章 林风眠的绝笔:我想回家,要回杭州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