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质疏松症概述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及辅助诊断检查
参考文献
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
2.1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目标
2.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2.2.1 一级预防
2.2.2 二级预防
2.2.3 三级预防
2.3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2.3.1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人群分级
2.3.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2.3.3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2.4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饮食和营养干预
2.4.1 蛋白质
2.4.2 钙
2.4.3 维生素D
2.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干预
2.5.1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2.5.2 不同强度的运动对于骨密度的改善作用
2.5.3 运动方式
2.6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生活方式指导
2.6.1 戒烟
2.6.2 戒酒
2.6.3 充足的日照
2.6.4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2.7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跌倒措施
2.7.1 降低跌倒风险的措施
2.7.2 预防跌倒的措施
参考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
3.1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
3.2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代表性药物
3.2.1 骨吸收抑制剂
3.2.2 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
3.2.3 双重作用药物
3.2.4 其他机制类药物
3.3 关于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和监控
3.3.1 抗骨质疏松过程的监控
3.3.2 抗骨质疏松治疗过程的“药物假期”
3.4 关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联合和序贯治疗
3.4.1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联合治疗
3.4.2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序贯治疗
参考文献
4 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处理方案
4.1 总论
4.1.1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4.1.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4.1.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处理流程
4.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处理
4.2.1 概述
4.2.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
4.3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处理
4.3.1 概述
4.3.2 股骨颈骨折
4.3.3 股骨粗隆间骨折
4.4 上肢骨折的处理
4.4.1 肱骨近端骨折
4.4.2 桡骨远端骨折
4.5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内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4.5.1 性别因素
4.5.2 年龄因素
4.5.3 内科基础疾病因素
4.5.4 跌倒因素
4.5.5 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联合老年骨性关节炎的综合社区管理
5.1 骨性关节炎患者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5.1.1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5.1.2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5.2 骨性关节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化管理和诊疗
5.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筛查
5.2.2 膝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
参考文献
6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疗思路
6.1 中医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6.2 病因病机
6.2.1 从“治痿独取阳明”角度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2.2 从“命门火衰,督脉阳虚”角度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3 中医辨证分型
6.4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6.4.1 治疗原则
6.4.2 内治法
6.4.3 中医外治法
6.5 中医康复法
6.5.1 林氏健体八段功
6.5.2 五禽戏
6.5.3 太极拳
6.5.4 易筋经
6.6 名家经验及医案典籍
6.6.1 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林定坤医案举例
6.6.2 名老中医丁锷医案举例
6.6.3 名老中医刘柏龄医案举例
6.6.4 名老中医李国衡医案举例
6.6.5 名老中医胡建华医案举例
6.6.6 名老中医施杞医案举例
参考文献
7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7.1 康复评定
7.1.1 功能评定
7.1.2 结构评定
7.1.3 活动评定
7.1.4 参与评定
7.1.5 跌倒风险评估
7.1.6 骨折风险评估
7.2 康复诊断
7.3 康复治疗
7.3.1 治疗目标及原则
7.3.2 康复教育
7.3.3 运动治疗
7.3.4 物理因子治疗
7.3.5 作业治疗
7.3.6 康复支具和辅具
7.3.7 心理治疗
7.4 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康复计划
7.4.1 髋部骨折
7.4.2 桡骨远端骨折
7.4.3 脊柱骨折
7.4.4 肱骨近端骨折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