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文学理论公共性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1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53352
  • 作      者:
    作者:肖明华|责编:吴超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当代文学理论公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既以公共性为视域理解当代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结构功能乃至发展走向等,又以公共性为价值立场对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进行批判性反思。 当代文学公共性是国家与社会出现相对分离后才可能存在的文学公共领域所具有的特性,主要有私人性、批判性和公开性等。它重要的功能则是培养公共领域或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主体性意识和批判性精神,目标是调节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良性平衡。当代文艺和文艺批评的合理存在,需要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公共性自觉,而文学理论知识合法性的建构则需要以文学公共性作为其“元叙事”。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艺公共性的概念、历史与走向
一 文艺公共性的规范化理解
二 文艺公共性的“当代再发生”
三 当代文艺公共性的形态
四 中国文艺公共性的独特性和未来
第二章 文学理论的“当代发生”与公共性
一 文学理论的“当代发生”
二 “当代发生期”文论的传统和公共性
第三章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与公共性
一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的逐渐形成
二 审美范式文学理论的公共性分析
三 审美范式文学理论的公共性反思
第四章 文学理论的转型与大众文化研究的公共批评范式建构
一 文学理论的转型与大众文化研究
二 大众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
三 大众文化研究的公共批评范式建构
第五章 文化批评的形态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
一 文化批评的几种形态
二 文化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问题
第六章 文化研究的反思与文化研究的公共性再论
一 当代文化研究的三种反思方式
二 “理论的再生产”与文化研究的中国化及公共性问题
第七章 文学意义确定性问题的公共性理解
一 文学意义论的三种形态
二 文学意义论的“第四种”形态与公共领域反思
三 科学反思型文学意义论的科学、反思与公共
第八章 文学意义论的当代阐释:从强制阐释到文学公共领域
一 强制阐释论的提出与讨论
二 强制阐释论与文学意义确定性问题的讨论
三 强制阐释和文学公共领域
第九章 公共阐释论:文学意义的确定与文学素养论的转型
一 公共阐释论与文学意义观
二 公共阐释论的公共讨论
三 公共阐释与文学素养论转型
第十章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历史、形态与公共性
一 文学理论的“当代发生”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二 文学理论的“文化转型”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三 文学理论的“强制阐释”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