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研究价值,并简要阐述了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主要的数据集和研究方法等,据此提出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重点从环境规制的分类及经济效应、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驱动机制两个方面详细总结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文献,并提出简要的总结性研究评述。第三章创新性构建了一个包括环境约束、成本冲击与出口产品质量选择的模型,探究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理论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遵循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及产品转换效应三种不同渠道深入剖析环境规制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机制,并详细论述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制差异及协同理论。第四章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实施的控制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措施及适用性,并基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相关统计数据深入剖析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发展趋势及特征。第五章借助“五年规划”报告中各级政府规定的减排目标作为准自然实验,全面考察了约束性减排目标考核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第六章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作为控制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深入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控制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而为环境垂直管理改革的效果提供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第七章以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和碳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深入探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环保目标进而推动出口升级提供经验证据。第八章以环境信息公开和媒体监督作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据此考察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控制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差异,探讨中国不同类型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为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参考。第九章对前述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