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祖国医学的历史与未来
第一篇:赤子丹心,筑梦岐黄
第一章:悬壶济世梦缘起岭南
出身于岭南传统医药世家
就读早期中医专科院校
拒领“学社”毕业证书
战火飘摇中悬壶自立
第二章:东江纵队地下交通员
参加“文艺通讯社”
东江纵队秘密交通站
艰苦岁月铸就战友情深
第三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引领,哲学思想之光
起跑,广东中医教育接力
砥砺,“三同”生活历练
第二篇:仁心仁术,大医精诚
第一章:临床急症的挑战
“慢郎中”善治急性病
急诊急救技艺汇演
呼吁抢救中医急诊术
第二章:一生的对手——重症肌无力
罕见病激活九百年古方
科研攻关寻求临床突破
抢救“危象”勇攀山外山
恫瘝在抱彰显人文关怀
第三章:诊治冠心病彰显南派特色
六十岁迎来学术的春天
益气除痰治法确立与应用
“仁心仁术”木匾的故事
调脾护心助益冠脉搭桥
第四章:医道精处是苍生
耄耋之年战瘟疫
经受过考验的“武器库”
中医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借抗疫进行中医实战教学
“治未病”安万家
第三篇:融古贯今,立言传薪
第一章:如何整理挖掘祖国医学遗产
开荒拓野探索中医临床科研
带领“西学中”开展中医科研
中医科研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第二章:立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
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探索
中医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撑
八十九岁担任首席科学家
第三章:古说参证,融会新知
《中医诊断学》教材建设
中医发热病学的开拓者
中医近代史研究与“临床史观”
中医研究也要“三因制宜”
第四篇:切脉中医,赓续绝学
第一章:回归中医以振兴中医
56号文件:吹响振兴中医号角
衡阳会议:改变中医从属地位的开始
中医界的大事:喜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
新的隐患:自我从属
人才是根本:培养铁杆中医
第二章:创新名中医带徒制度
名中医带徒制的倡导与建制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
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牵头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
第三章:中医教育科学发展观
中医教育首重铸魂育人
端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紧密结合诊疗活动实践
与时俱进阐明中医经典
挖掘宝库和新技术革命相结合
第五篇:因材施教,桃李芬芳
第一章:亦师亦友,合作传承
西学中大弟子靳士英
名师师承大弟子劳绍贤
第二章:三代家传四大名医
中医证候研究专家邓中炎
疑难杂病衣钵传人邓中光
第三章:研究生和师资培养
系统传承弟子刘小斌
“捡来的”弟子邱仕君
第四章:邓铁涛研究所弦歌不辍
第六篇:建言献策,铁肩卫道
第一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第二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中医西医不能抓大放小”
第四章:“为中医中药立法”
第七篇:铁涛精神,杏林之光
第一章:学术扶贫,南药飘香
五指毛桃的发现和应用
药食同源,岭南佳品
五指毛桃资源与产业开发
第二章:文化自觉,上工之智
书法寄怀,守意练气
医武同源,创新邓氏八段锦
养生先养心,以和为德
杂食不偏,起居有常
“上工治未病——医之战略”
第三章:最大的梦——“中医走向世界”
弘道东南亚
载誉东瀛
美加之行
两访澳大利亚
学术思想国际研讨
第四章:新世纪展望的鼓与呼
“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
“为中医药的发展架设高速公路”
“中西医结合是手段、是方法”
“发展中医是建设中国特色医疗事业的关键”
中医现代化——走自己的路
第五章:中医薪火生生不息
大悲中的坚强,为中医而活着
香港荣誉博士和荣誉教授
“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
生是中医人,死是中医魂
尾声:“万里云天万里路”
邓铁涛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