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碳达峰碳中和规划背景
第1章 气候变化挑战与国际社会应对
1.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挑战
1.2 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与国家自主贡献承诺
2.1 从绿色低碳发展到“双碳”目标
2.2 我国2015和2021国家自主贡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家和地方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及成效
3.1 国家层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1”
3.2 国家层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N”
3.3 地方层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3.4 国家层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成效
3.5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实务
第4章 省市碳中和规划编制
4.1 国际城市碳中和规划纵览与文本分析
4.2 省市碳中和规划工作框架
4.3 省市碳中和规划编制要点
4.4 省市碳中和规划文本结构示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零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
5.1 零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背景
5.2 零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工作框架
5.3 零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
5.4 零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的具体路径
5.5 . 零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实践案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碳中和规划编制
6.1 企业碳中和规划的背景
6.2 企业碳中和规划的编制框架与方法
6.3 企业碳中和规划的实践案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省市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模型工具
第7章 排放目标情景分析
7.1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
7.2 部门分析预测法
7.3 Kaya恒等式及扩展模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减排技术评价和选择的模型工具
8.1 长期能源可替代规划系统模型(LEAP)
8.2 绿色资源能源分析工具(GREAT)
8.3 AIM/能源技术模型
8.4 长期能源市场分配优化模型(MARKAL)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减排政策评价和选择的模型工具
9.1 投入产出模型
9.2 能源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9.3 AIM/拓展快照模型(ExSS)
9.4 系统动力学模型
9.5 中国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
9.6 中国省市级低碳发展规划工具包(LCD)
9.7 城市低碳发展政策选择工具(BEST Cities)
9.8 Pathways模型
9.9 能源政策模拟(EPS)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