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总论四讲
钱穆:略论中国哲学(一)
钱穆:略论中国哲学(二)
冯友兰:中国哲学的精神
胡适:中国哲学的线索
第二篇 诸子哲学
先秦诸子哲学三讲
冯友兰:先秦诸子之起源
傅斯年:墨子之非命论
胡适:公孙龙的哲学(节选)
第三篇 儒家哲学(上)
先秦儒家哲学三讲
冯友兰:儒家哲学之精神
罗庸:曾子、子思与孟轲
傅斯年:荀子之性恶论
第四篇 儒家哲学(中)
中古儒家哲学三讲
钱穆:白虎观议奏与今古学争议
陈寅恪:论韩愈
傅斯年:论李习之在儒家性论发展中之地位
第五篇 儒家哲学(下)
近古儒家哲学四讲
傅斯年:理学之地位
钱穆: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
张荫麟:王阳明以前之知行学说
贺麟:知行合一新论(节选)
第六篇 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四讲
钱穆:中国道家思想之开山大宗师——庄周
胡适: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任继愈: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最长的黄老思想
汤用彤:魏晋玄学派别略论
第七篇 佛家哲学
佛家哲学三讲
汤用彤:竺道生之顿悟义
钱穆:《六祖坛经》大义
冯友兰:禅宗的方法
第八篇 诸家会通
儒道佛互补思潮四讲
钱穆:佛学传入对中国思想界之影响
汤用彤: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任继愈: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
胡适:从历史上看哲学是什么
第九篇 哲学与人生
人生哲学四讲
罗庸:论为己之学
钱穆:人学与心学
胡适:哲学与人生
贺麟:观念与行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