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共十五章内容。第一部分聚焦于介绍公共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个体行为,第三部分剖析群体行为,第四部分则围绕组织行为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是公共组织行为学基础,包含第一章绪论。这一章概述公共组织,介绍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假设与方法,并分析当前公共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部分是个体行为,涵盖第二章至第十章。其中,第二章为知觉与归因,主要包括知觉概述、社会知觉与偏差、归因理论,以及知觉与归因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第三章为个性,主要包括个性概述、个性类型、个性与情境,以及公共部门中的个性与管理。第四章为能力,主要包括能力概述、重要的能力类型、能力与公共部门管理,以及中国情境下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第五章为价值观,主要包括价值观的概述、价值观的类型、不同文化视角下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在公共部门的运用。第六章为情绪与心境,主要包括情绪与心境的概述、情绪与心境的分类,以及公共部门中情绪与心境的应用。第七章为情绪劳动,主要包括情绪劳动概述、公共部门中的情绪劳动,以及公共部门情绪劳动的管理策略。第八章为压力与压力管理,主要包括压力概述、压力源与应激反应,以及公共部门压力管理。第九章为激励,主要包括激励概述、激励的相关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以及中国情境下的干部队伍激励。第十章为公共服务动机,主要包括动机概述、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公共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干部公共服务动机。
第三部分是群体行为,涵盖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其中,第十一章为领导与领导力,主要介绍公共部门领导、经典领导理论、新型领导理论,以及公共部门领导力及其开发;第十二章为沟通,主要介绍沟通的基本原理、人际沟通、组织沟通,以及公共部门沟通;第十三章为冲突,主要介绍冲突的基本原理、冲突管理策略模型,以及公共部门冲突及管理策略。
第四部分是组织行为,涵盖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其中,第十四章为公共部门组织结构与设计,主要介绍公共部门组织结构、公共部门组织设计,以及中国典型的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类型。第十五章为公共部门组织变革,主要包括公共部门组织变革概述,公共部门组织变革的动力、阻力与模型,以及中国情境下的公共部门的组织变革。
通过系统阐释公共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规律,本书旨在为培养新时代公共治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助力中国特色公共管理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本书主要面向公共管理学科的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MPA研究生,也可以为公务员、企业管理从业者提供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