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框架
第一章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意义
1.1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提升人类福祉的需要
1.2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1.3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需要
第二章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定义与内涵
2.1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定义
2.2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内涵与外延
2.3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理论框架
3.1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理论框架
第二篇 实践范式
第四章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发展历程
4.1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发展总体脉络
4.2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脉络
4.3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机构发展历程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成效
5.1 中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
5.2 重要生态空间保护成效
5.3 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治理成效
5.4 典型案例
第六章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职责划分
6.1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6.2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
6.3 央地各级政府部门权责分配关系
6.4 典型案例
第七章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体系
7.1 法律法规体系
7.2 主要制度
7.3 标准体系
7.4 典型案例
第八章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手段
8.1 法律手段
8.2 行政手段
8.3 市场手段
8.4 多元主体监督手段
8.5 典型案例
第九章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9.1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话语体系有待统一
9.2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合力有待加强
9.3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有待健全
9.4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科技支撑不足
第三篇 未来行动
第十章 科学引领:强化生态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
10.1 强化生态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研究
10.2 强化生态学与资源科学交叉研究
10.3 强化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
第十一章 战略导向:凝聚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理念共识
11.1 重视适应性监管思维的应用
11.2 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与权衡管理
11.3 强化对生态破坏问题的源头性监管
11.4 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
第十二章 体制创新: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
12.1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
12.2 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的总体策略
12.3 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的重点方向
第十三章 制度创新:为生态保护修复打开更多“绿灯”
13.1 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13.2 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标准规范体系
13.3 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
13.4 推动激励性政策的完善与实施
13.5 优化行政监管策略
13.6 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的社会多元共治
第十四章 技术创新:提高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数智化水平
14.1 技术创新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变革
14.2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中的数智化
14.3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数智化进程
14.4 生态保护修复数智化监管平台构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