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第2章 几何光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2.1.1 几何光学
2.1.2 波前和光线
2.1.3 光线传播基本定律
2.1.4 全反射定律
2.1.5 费马原理
2.1.6 物像基本概念
2.2 近轴光学
2.2.1 近轴光学近似
2.2.2 符号规则
2.2.3 球面和球面系统
2.2.4 薄透镜
2.3 理想光学系统
2.3.1 理想光学系统简介
2.3.2 基点和基面
2.3.3 点成像
2.3.4 成像公式
2.3.5 光焦度
2.3.6 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2.4 出瞳和入瞳
2.4.1 光阑
2.4.2 光学系统空间像
2.4.3 渐晕
2.4.4 景深
2.4.5 光阑位置对成像的影响
第3章 光学设计软件
3.1 光学设计软件概述
3.1.1 成像光学软件
3.1.2 非成像光学软件
3.2 Zemax软件概述
3.2.1 Zemax算法简介
3.2.2 Zemax软件用户界面
3.2.3 Zemax软件基本操作
3.3 Zemax分析与优化工具
3.3.1 求解
3.3.2 分析
3.3.3 优化
3.3.4 公差分析
第4章 像差及其校正(一)
4.1 像差理论
4.1.1 入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4.1.2 光源大小
4.1.3 光的衍射现象
4.2 几何像差
4.2.1 几何像差表述
4.2.2 初级像差理论
4.2.3 成像质量判定方式
4.3 球差
4.3.1 球差与初级球差
4.3.2 在Zemax中观察球差
4.3.3 在Zemax中优化球差
4.4 彗差
4.4.1 彗差与初级彗差
4.4.2 在Zemax中观察彗差
4.4.3 在Zemax中优化彗差
第5章 像差及其校正(二)
5.1 像散
5.1.1 像散与初级像散
5.1.2 在Zemax中观察像散
5.1.3 在Zemax中优化像散
5.2 场曲
5.2.1 场曲与初级场曲
5.2.2 在Zemax中观察场曲
5.2.3 在Zemax中优化场曲
5.3 畸变
5.3.1 畸变与初级畸变
5.3.2 在Zemax中观察畸变
5.3.3 在Zemax中优化畸变
5.4 色差
5.4.1 位置色差
5.4.2 倍率色差
5.4.3 在Zemax中观察色差
5.4.4 在Zemax中优化色差
5.5 像差总结
第6章 望远成像系统设计
6.1 望远镜概述
6.1.1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6.1.2 望远镜的重要概念
6.2 望远物镜设计
6.2.1 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
6.2.2 望远物镜的类型和设计方法
6.2.3 设计案例
6.3 牛顿望远镜系统设计案例
第7章 显微成像系统设计
7.1 人眼的构造及其光学特性
7.1.1 人眼的构造
7.1.2 人眼的光学特性
7.2 放大镜
7.2.1 视觉放大率
7.2.2 光束限制
7.3 显微镜概述
7.3.1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7.3.2 显微镜的重要概念
7.3.3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7.4 显微物镜设计
7.4.1 显微物镜设计的特点
7.4.2 显微物镜的类型
7.4.3 设计案例
7.5 显微目镜设计
7.5.1 目镜设计的特点
7.5.2 常用目镜的型式
7.5.3 设计案例
第8章 中继转向系统设计
8.1 中继转向系统概述
8.1.1 中继转向系统的特点
8.1.2 常见的中继转向系统
8.2 中继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第9章 显微镜照明系统及相关基础
9.1 显微镜的分类
9.2 显微镜照明系统
9.2.1 集光器
9.2.2 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9.3 显微镜的机械结构
9.3.1 镜筒
9.3.2 物镜转换器
9.3.3 载物台
9.3.4 粗调和细调系统
9.4 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
9.4.1 显微镜的工作环境
9.4.2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标本
9.4.3 显微镜的调节
9.4.4 显微镜保护和光学部件的清洁
9.5 常见显微镜机械故障排除
9.5.1 粗调故障
9.5.2 微调故障
9.5.3 光学故障
第10章 3D显示技术
10.13 D显示技术概述
10.2 立体视觉机理
10.3 眼镜式3D显示
10.3.1 色差式3D技术
10.3.2 主动快门式3D技术
10.3.3 偏光式3D技术
10.4 头部跟踪显示技术
10.4.1 单人头部跟踪的立体显示
10.4.2 多人头部跟踪的立体显示
10.4.3 头部位置跟踪方法
10.5 裸眼3D显示
10.5.1 全息显示技术
10.5.2 体三维显示技术
10.5.3 自由立体三维显示技术
附录 光学系统像差测量方法
附录A 基于星点法测量光学系统的单色像差及色差
附录B 基于阴影法(刀口法)测量光学系统像差
附录C 基于剪切干涉法测量光学系统像差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