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企业内部关系:“三种神器”
第一节 “三种神器”的渊源
“奉公人”的由来/奉公人的年功和晋升/亲方制度的经纬
第二节 “三种神器”的土壤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民身份的转变/武士身份的转变/“三种神器”的雏形
第三节 “三种神器”的形成
“日本式劳资关系的原型”/雇佣趋向的稳定/终身雇佣的形成/年功序列的形成/企业内工会的雏形
第四节 “三种神器”的确立
终身雇佣的确立/年功序列的确立/企业内工会的确立
第五节 “三种神器”的光和影
独步于世的“三种神器”/“三种神器”的延续/对“三种神器”的肯定/对“三种神器”的批评
第二章 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从“政商”到“政府引导”
第一节 政商:财阀的雏形
政商的渊源和定义/大坂和京都的政商/江户的政商
第二节 财阀的产生
何为“财阀”?/“四大财阀”崭露头角/政府对财阀的扶持/康采恩的形成
第三节 政官财“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的内涵/“大正财阀”的兴起/政府的产业保护举措/产业政策的引导
第四节 “二战”期间“政企关系”的演变
“自治”和“统制”/战时统制的强化/战后财界组织的原型:统制会/“行政指导体制的原型”
第五节 “二战”后政企关系的演变
战时体制的延续/财界团体的重组/“1952年体制”的建立/两个“总理府”的互动/“1952年体制”的演变
第三章 企业和金融业的关系:间接金融形成经纬
第一节 “三货制”和“两替商”
日本货币经济的起源/三货制·两替·藩札/江户时代的信用体系
第二节 近代金融体制的形成
金融秩序的整顿/“双头体制”的形成/金本位制的确立/“特殊银行时代”
第三节 “一战”:金融体制转变期
金融业的扩张/金融困境和恐慌/金融“二重结构”的并存
第四节 间接金融体制的确立
金融体制的转变/主银行制的形成/战时的金融统制
第五节 间接金融的两面性
战时和战后金融的关联/间接金融的优势/主银行制的利弊/“泡沫经济”的祸根
第四章 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承包制和互相持股
第一节 企业间关系的土壤
农业生产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下町的形成/“町人”阶层的壮大
第二节 企业间关系的初建
殖产兴业和甲午战争后的产业发展政策/排斥外资和注重“自立”/“株式会社”创办热潮/财阀势力的壮大
第三节 企业间关系的纽带
“二重结构”的形成/财阀的组织结构/承包制的渊源和类型/承包制的扩展
第四节 协力体制和互相持股
协力体制的构建/协力体制的转变/承包制:“协力体制”的延续/互相持股的强化
第五节 承包和互相持股:一柄“双刃剑”
承包的内涵及渊源/承包制在战后的延续/承包制的“生命力”/承包制的利和弊/互相持股的利和弊
引注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