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响应与治理--以南京为例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13124
  • 作      者:
    作者:王凌瑾//吴晓|责编:宋华莉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作为特殊群体在中国城市生存的一类典型社会结构,其生存与演化表现出很多独特却又不尽为人知的规律和模式。聚焦于“社区”尺度下的“国际移民聚居空间”,既是解决“以人为本”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空间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解析当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关键样本和路径之一。本书借鉴并整合相关理论工具,建立包括空间、经济、社会、制度、心理五个维度在内的“融合—响应”理论诠释框架,并分别以南京的外籍员工聚居区与国际留学生聚居区为实证样本展开分析,最终建立中国语境下国际移民聚居区“融合—响应”的多情境解释模型,管窥国际移民群体在中国城市的生存与演进困境,进而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包容性治理”策略,以期从城市规划与社区治理角度推动移民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本书建立了“理论构架+实证分析+情境解释”的总体研究思路,对国际移民聚居空间融合、响应和治理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国际移民政策的制定与移民群体的本土化管理提供有力参考,从而促进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的可持续性互动,这对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社会正义的城乡规划工作而言,更是有着显见的样本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文献研究方法与工具
1.3.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3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4 总体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融合与响应的理论诠释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
2.1.2 融合
2.1.3 响应
2.1.4 治理
2.2 融合、响应与治理: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相关理论引介
2.2.1 国际移民相关理论
2.2.2 社会空间相关理论
2.3 融合与响应: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理论诠释框架的构建
2.3.1 核心观点的提取和整合
2.3.2 理论诠释框架的构建
2.3.3 理论诠释框架的分类推导
2.4 治理:基于“融合—响应”理论框架的国际移民聚居空间优化框架提出
2.5 本章小结
3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概况及其研究思路
3.1 在华国际移民概述
3.1.1 在华国际移民政策变迁
3.1.2 在华国际移民的演化历程
3.1.3 南京市国际移民的演化历程
3.2 在华国际移民聚居区概述
3.2.1 在华国际移民聚居区的基本概况
3.2.2 在华国际移民聚居区的典型案例
3.2.3 南京市国际移民聚居区的基本概况
3.3 总体研究思路
3.3.1 样本遴选
3.3.2 研究范围
3.3.3 调研内容
3.3.4 数据采集
3.4 本章小结
4 特征:南京市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现状属性
4.1 社会属性解析
4.1.1 国籍与宗教构成解析
4.1.2 社区联结解析
4.1.3 受教育程度解析
4.1.4 在宁身份解析
4.2 经济属性解析
4.2.1 收入水平解析
4.2.2 居住成本解析
4.2.3 消费水平解析
4.3 空间属性解析
4.3.1 择居动机解析
4.3.2 空间布局解析
4.3.3 设施配套解析
4.3.4 职(学)住关系解析
4.4 日常生活时空轨迹解析
4.4.1 日常生活的总体时空特征
4.4.2 典型样本的时空模式
4.5 本章小结
5 融合与响应:南京市经济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融合”研究方法
5.1.2 “响应”研究方法
5.2 经济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以外籍员工聚居区为例
5.2.1 融合特征解析
5.2.2 融合机制解析
5.3 经济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响应——以外籍员工聚居区为例
5.3.1 演化阶段的划分
5.3.2 空间响应解析
5.3.3 经济响应解析
5.3.4 社会响应解析
5.3.5 制度响应解析
5.3.6 心理响应解析
5.3.7 响应程度评估
5.4 经济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融合—响应”的多情境诠释——以外籍员工聚居区为例
5.4.1 基于样本实证的理论诠释框架修正方向
5.4.2 理论诠释框架的二次修正
5.4.3 “经济型+被动择居”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响应”机理诠释
5.4.4 “经济型+主动择居”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响应”机理诠释
5.5 本章小结
6 融合与响应:南京市社会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实证分析
6.1 社会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以国际留学生聚居区为例
6.1.1 融合特征解析
6.1.2 融合机制解析
6.2 社会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响应——以国际留学生聚居区为例
6.2.1 演化阶段的划分
6.2.2 空间响应解析
6.2.3 经济响应解析
6.2.4 社会响应解析
6.3.5 制度响应解析
6.3.6 心理响应解析
6.3.7 响应程度评估
6.3 社会型国际移民聚居空间“融合—响应”的多情境诠释——以国际留学生聚居区为例
6.3.1 基于样本实证的理论诠释框架修正方向(融合端)
6.3.2 理论诠释框架的二次修正
6.3.3 “社会型+被动择居”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响应”机理诠释
6.3.4 “社会型+主动择居”国际移民聚居空间的“融合—响应”机理诠释
6.4 本章小结
7 包容性治理:基于南京市国际移民聚居空间“融合—响应”的优化策略
7.1 基于“融合—响应”修正模型的“包容性治理”路径建构
7.1.1 从“融合—响应”评估到“包容性”判定
7.1.2 基于“融合—响应”关联的“包容性治理”路径
7.1.3 步骤一:“包容性”现状的判断
7.1.4 步骤二:“包容性”问题的整合
7.1.5 步骤三:“包容性治理”策略的提出
7.2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包容性”的现状判断
7.3 国际移民聚居空间“包容性”的现实问题
7.3.1 空间维度:现状国际化设施及空间与国际移民差异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7.3.2 经济维度:国际化业态未能集聚形成异国特色的“符号经济”
7.3.3 社会维度:国际移民在迁入地难以形成稳固的社会资本
7.3.4 制度维度:现行国际移民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较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