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从2023年第一期开设“新北京作家群”专栏至今,一共推出了20余期,展示了20余位作家的新作、力作,其中包含了小说、散文等文体。
本书精选了其中11部作品,从不同视角观察社会、体悟人生,或揭秘媒体圈的别样生活,或讲述北漂者的生存状态,或再现老北京的新境遇,或勾勒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人生轨迹。它们折射出北京的变迁,展现了时代的风尚,体现了北京作家群体的创作活力、丰富想象力和文化多元性。
上册
序言 缓慢而必要的进步
目 录
紫晶洞 / 徐则臣
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与中国重逢 / 李蔚超
四轮学区房 / 孙睿
“后新写实”时代的“摇滚”/ 孟繁华
春天果然短暂 / 马小淘
这一代人说爱的方式 / 李蔚超
中间人 / 常小琥
重新选择笨拙 / 刘复生
雕像 / 张天翼
“我写的,是故事”/ 岳雯
大校、上尉和列兵 / 西元
信仰的伦理 / 崔庆蕾
香看两不厌 / 杜梨
可见的风景 / 孙郁
下册:
目 录
野火烧不尽 / 刘汀
爱与记忆的火 / 刘大先
忍住Ⅲ / 郑在欢
“街上已全没有我们”/ 李壮
呼吸 / 蒋在
被击打的身体与被击打的时间 / 李壮
终极范特西 / 孟小书
是否相信一念之善 / 石一枫
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空间、视野和问题 / 杨庆祥
“新北京作家群”:总体性消失之后的文学图景 / 徐刚
理论与观察
同代人沙龙:“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的多重
指向 / 杨庆祥、师力斌等
关于北京的讲述——《北京文学》编辑手记 / 师力斌
北京的巴尔扎克们——北京作家及
“新北京作家群”栏目浅谈 / 张颐雯
跋
徐则臣
《人民文学》主编。长篇小说《北上》获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鲁迅文学奖。
孙 睿
著有长篇小说《草样年华》,联合执导电影《我的青春有个你》。获《当代》杂志首届“年度青年作家”称号,入选《北京文学》优秀中篇作品、《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中篇选载作品。
马小淘
曾获郁达夫小说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慢慢爱》《琥珀爱》等多部作品。
常小琥
著有《琴腔》《收山》《如英》。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小说佳作奖、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
张天翼
著有《如雪如山》《性盲症患者的爱情》《扑火》等。曾获朱自清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燧石文学奖等奖项,有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上映。
西 元
著有《秦武卒》《黑镜子》《小兵王大心》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多项荣誉。
杜 梨
著有《春祺夏安》《漪》。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钟山》之星”奖年度青年佳作奖,入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
刘 汀
著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青春简史:一代人的爱与梦》。曾获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丁玲文学奖、 陈子昂诗歌奖等多种奖项。
郑在欢
著有《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今夜通宵杀敌》《团圆总在离散前》及长篇小说《雪春秋》等作品。曾获“《钟山》之星”文学奖,入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
蒋在
著有《街区那头》《飞往温哥华》。曾获“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钟山》之星”文学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等。
孟小书
著有作品集《满月》《业余玩家》《午后两点半》《猎物》等。曾获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山花文学双年奖、十月文学奖、丁玲文学奖等。
上册
序言 缓慢而必要的进步
目 录
紫晶洞 / 徐则臣
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与中国重逢 / 李蔚超
四轮学区房 / 孙睿
“后新写实”时代的“摇滚”/ 孟繁华
春天果然短暂 / 马小淘
这一代人说爱的方式 / 李蔚超
中间人 / 常小琥
重新选择笨拙 / 刘复生
雕像 / 张天翼
“我写的,是故事”/ 岳雯
大校、上尉和列兵 / 西元
信仰的伦理 / 崔庆蕾
香看两不厌 / 杜梨
可见的风景 / 孙郁
下册:
目 录
野火烧不尽 / 刘汀
爱与记忆的火 / 刘大先
忍住Ⅲ / 郑在欢
“街上已全没有我们”/ 李壮
呼吸 / 蒋在
被击打的身体与被击打的时间 / 李壮
终极范特西 / 孟小书
是否相信一念之善 / 石一枫
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空间、视野和问题 / 杨庆祥
“新北京作家群”:总体性消失之后的文学图景 / 徐刚
理论与观察
同代人沙龙:“新北京作家群写作”的多重
指向 / 杨庆祥、师力斌等
关于北京的讲述——《北京文学》编辑手记 / 师力斌
北京的巴尔扎克们——北京作家及
“新北京作家群”栏目浅谈 / 张颐雯
跋
缓慢而必要的进步
刘恒
以进化论的眼光看待小说,它可以被当成一个特殊的“物种”。这个比喻不恰当,但也并非完全不恰当,我只使用貌似恰当的那一部分。小说穿越语言的丛林进化而来,由部落篝火边零碎的呓语,膨胀到如今大江大海般的规模,其内核与样貌演进之巨,跟猴子变成了人差不多。
所以,小说是有祖宗的。无论其优劣美丑智愚壮弱,必有基因可循。辉煌的小说恍若横空出世,骨子里却是基因搭配和天然调试的结果。丛林险恶,无名之辈尸横遍野。只有搭配适宜、调试均衡的幸存者,才能凭借强大的基因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那些长生不老的小说,是一册又一册语林豪杰的纪念碑。
少年时代常在山间行走,每每在不同的村口撞见神态雷同的傻子,连口涎和鼻涕垂落的长度都类似。我很困惑,他们是亲戚吗?长辈告诉我两个原因:一是有病不治,二是近亲结婚。有病不治可以理解,近亲造爱造出傻子,搞不懂。成年之后在古书里读到:同姓相婚,其生不繁……渐渐懂一些了。其实并不真懂,只是依稀觉得这或许与基因有关罢了。
想当初,第一批四条腿的猴子从树上爬下来,怀着恐惧和饥饿感奔向了远方。留在树上的猴子还是猴子,远行者却变变变,竟然变成了人。直立、工具、火……促成优美变化的条件很多,但是有一个条件至关重要。那些勇敢的公猴子和母猴子不仅开拓了食物的边界,还幸运地融合了新鲜而陌生的基因,将交配的领地无限地扩展了。所谓杂交优势,指的就是这个吧?猴子和猴子的差别,最终转化成了猴子和人的差别,无非是前者死活下不了树,后者死活下了树而已。古今中外的小说,其演化的逻辑也无不如此。我无须举出近便的例子,具备一般阅读经验的人都有能力认定,有些小说仍旧攀在树上自娱自乐,另有一些小说已经斗胆落地并走了出去,且走得很远很
远了。
我的本意是,小说需要不断地学习,其本质与虚荣无关。学习是为了生存!知识的远端融合固然有益于智力的繁殖,其根本目的却是为了产出新的生存技能,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我们经常听见有人夸张地哀鸣:小说死了!那么,它是怎么死的呢?语言癌变,病死了?落入人工智能的圈套,被谋杀了?出门迎头碰上飞奔的互联网,给撞死了?或者是自恋过甚发了 缓慢而必要的进步
疯,坠楼上吊抹脖子吞安眠药了?总之,它活不下去了,文绉绉的说法应该是:小说在残酷的信息爆炸的竞争环境中逐渐丧失了生存技能。
但是,小说没死,或许离死还远,活得不痛快却是真的。不过,活得再不痛快也别回到树上去,那会让你更不痛快,而且十二万分地丢人。动物园有前车之鉴。那么怎么办呢?学习!向祖先学习!向近在眼前以及远在天边的聪明的家伙们学习呀!信息爆炸的困境是有限的,因为语言的丛林像宇宙一样漫无边际。在我看来,文字就是麦子、是水、是氧气……小说同志吃喝不愁,离蹬腿儿撒手翻白眼儿还早着呢!加油吧!毫无疑问,石头能削出斧子和镰刀,木头能钻出火来,绳子疙瘩能化为文字,小说也必能长出翅膀在未来的天空翱翔。
但是,结局仍然无法避免:衰老和死亡。这是进化的必然,也必定是小说的宿命,更是操弄小说的智力劳动者的宿命。所以,我们寄希望于年轻人以及更年轻的人,寄希望于崭新的光彩夺目的波浪一样不断涌现的智力成果。我们将为此而骄傲。但是,我们不能过度骄傲。我们不能成为智识领域的种族主义者,不可蔑视观念不同、流派不同、水准不同而同在地上行走同在纸上书写的兄弟姐妹们。哪怕有的家伙真的返祖爬回树上去了,也应报以真挚的同情和适度的劝慰。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这有利于物种的整体进化,当然也是人间常态和知识界的常识。我重申我的比喻不太恰当,却并非完全不恰当,我只使用也希望他人使用其中稍许恰当的那一部分。
在海量信息的围困之中,静心书写是一种突围,静心阅读也是。《北京大学》的新栏目以“新北京作家群”命名,在这面朴素的旗帜之下,各路勇士们将提供进取心和创造性的证明。我期待文章内外的人彼此坦诚凝视,透过文字领略独孤之笔滴落的心血,以及那些遥远而陌生的目光里流淌的心声。
2022 年 11 月 17 日午后
匆匆于杭州西溪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