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别急着离职(16型人格职场新人的困境与突围)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495089
  • 作      者:
    作者:骨哥说|责编:刘亚平//李泽琳//曾常熠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小骨哥,本名黄伟旭,自媒体人、原创设计师、内容创作者,NCDA国际认证生涯规划师、MBTI®国际认证施测师,B站和小红书知名科普UP主,MBTI科普圈内人气最高的博主之一,全网播放量超过 2000 万次。曾任业内知名景观企业项目总监和方案室主任,现独立运营人格心理学自我探索频道“骨哥说”。


展开
内容介绍

我是谁?

我可以变得更外向吗?

 

真我型 / 分析型 / 缜密型 / 洞见型

进取型 / 凝聚型 / 探索型 / 应变型

 

在职场中,到底要成为哪一类型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身处职场的我们无法决定环境,但可以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必须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那么,其中判断的核心究竟在哪里呢?本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视角:

 

以不同性格类型的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的遭遇作为切入点,通过广泛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测评系统,并结合“真实场景职场热门话题的案例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探讨了职场新人最容易遇到的16种职场困境,旨在为初入职场的新人以及对职场适应存在困惑的人们提供一份有理论支撑的自我成长指南。


展开
精彩书评

作为和骨哥一起深耕MBTI领域的博主,我见证了骨哥从初识MBTI一步步走到今天。他在自我探索上的真诚与求知一直都特别打动我。在书中,他将自己对职场的理解与经历结合MBTI,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给出中肯而实用的建议。无论你是想自我探索,还是寻求职场乃至人际关系的攻略,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刷刷 @狐狸刷刷的类型学 bilibili知名科普UP主

 

我一直欣赏骨哥在MBTI分析上的深度与系统性。他的作品总是能在结构化的框架内,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人格特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职场选择。他不仅对MBTI理论有着扎实的理解,更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帮助读者在自我探索中找到答案。骨哥的这本新书,是我个人非常期待的作品。这本书将MBTI的理论与职场选择相结合,系统地帮助读者认清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挑战。对于那些仍在寻找职业生涯方向,或是在职场中感到迷茫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书。我相信,这本书将为更多人打开探索职场与自我的大门。无论你是刚踏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希望重新定位职业方向的转型者,骨哥的书都会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更多人发现自身的潜力,走向更适合自己的职场道路!

——夏瑄澧 @雪力的心理学笔记 企业顾问/高阶人才教练

 

经常离职的朋友会懂这种感受吧:好不容易爬出一个“火坑”,又奋不顾身地跳进另一个“粪坑”,感觉职场处处都是“坑”。但是,如果我们每次“踩坑”的时机和姿势都非常类似,好像在重复某种模式,那么请注意,也许“坑”并不在外界,而在自己的思维盲区里。在这些盲区里,“躺”着很多受苦的年轻人。如果有个吃过这种苦并且成功爬出来的人,能够带着知识和洞见回过头来为后面的人举起温暖而光亮的火把,坚定而清晰地指明“出坑”的道路,我愿称其为“摆渡人”。创作出这本书的骨哥,就是这样一位以16型人格专业知识为武装、以理性严谨为风格、以善意诚恳为底色的职场“摆渡人”。

——王晶莹 美国NCDA国际生涯发展总教练/深圳市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展开
精彩书摘

内倾型新人的普遍困境

内倾型的人从小到大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适应问题,因为他们内心的世界才是最重要和最真实的,且和外部世界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屏障。无论是进入新环境还是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他们总是需要更多的准备来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和环境的要求存在着多大的差距。

有些内倾型的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适应了教学体制,并在学校表现出外向的一面,甚至认为自己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解决大多数外界的问题。但当他们进入职场时,可能会感到一切都是摧毁式的推翻重来——职场环境和校园环境如此不同,面对的是不同背景和不同年龄段的同事,每个人看似都有一样的目标(养家糊口、升职加薪等),实际上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盘算,在明面的规则之下,还有各式各样的潜规则。有的人严格按照规则办事,有的人游走在规则的灰色地带,而规则似乎本身就有灵活操作的空间……庞大又模糊的信息量,很容易令内倾型新人战战兢兢,隐藏真实的个性。

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一部分内倾型新人可能会凭借出色的操作执行能力而获得内心的力量感,并因此在团队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并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能,察言观色、沟通协调和组织推进可能会耗费他们大量的心力。

如果他们无法让自己的真实个性得以表达,可能会在各种犯错、批评和挫败感之中度过职场生涯的前一两年,感觉自己不受尊重和不被重视,将大量的心力花在适应环境上,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创造效益。他们性格中的潜力被人格面具所掩埋,同时觉得丧失了自我,有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深刻感受。

当他们经过五年、十年的职场历练之后,回过头看当时的自己,可能会觉得有些问题幼稚得可笑,但在初入职场的时候,那一两年的痛苦和折磨可能是刻骨铭心的,有的人甚至可能因此留下创伤。

内倾型新人在新的环境里整体而言是相当被动的,容易长期处于防御的状态,他们必须解决自己内心的矛盾,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他们在适应职场环境时通常存在两大内心的问题——“安全感”和“力量感”,而这直接导向了两个职场上永恒的话题:

·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如何发挥个人才能?

人际网络的建立可以让他们获得“安全感”,而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能力则会令他们更有“力量感”,在“安全感”和“力量感”都有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们就实现了职场适应的第一步。这需要内倾型新人首先面对两种限制性信念:第一种是“人情世故好麻烦”,第二种是“我只做好我分内的事”。

诚然,对大多数内倾型的人来说,“人情世故”真的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完全不想去触碰和理解。“人情世故”在当代人的语言习惯里被赋予了贬义的色彩,很容易和虚伪圆滑、繁文缛节和溜须拍马画上等号,又或者认为“人情世故”会令自己失去自由和独立性。

很多职场新人一方面内心极度排斥人情世故,完全看不到人情世故的积极方面,另一方面也区分不开“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于是连最基本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都觉得非常排斥,将自己对人际关系的逃避付诸“我就是不爱搞人情世故”,结果导致更多的心理挣扎——被误解成冷漠自私的人而被疏远,在集体活动以及遇到困难的时候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内倾型的新人要认识到两点:第一点是,人际关系≠人情世故,不想了解人情世故的内容没有问题,但可以先破除对“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的绑定关系;第二点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主体性的丧失,关系建立不代表丧失自我,其中的重点在于,找到彼此之间的共识,温和且清晰地保持自己的边界。经历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几乎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但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内倾型的人需要个人空间,只有更早地让大家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个性,才能避免因为交流的缺失而陷入孤立的状态。这种早期的摩擦是必要的,度过这个时期才能更自然地在职场中做真实的自己,为获得长期稳定的职场安全感创造条件。

而对于如何获得“力量感”,内倾型的新人需要有展示的平台,但他们往往不懂得(或不屑于)争取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只局限于执行职责内的工作,他们的真实价值首先就已经被规则和标准框定了,还可能会让上司对他们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

很多内倾型的新人都会抗拒职责之外的活动和工作,如培训、演讲、团建、节目表演等看似和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实际上这些活动的平台提供了刷新领导对我们第一印象的最好时机。但如果我们保持着“我只做好我分内的事”这样的信念,可能会对这些机会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应付了事。不少人会害怕因为展露了才能而给后续带来更大的麻烦,面对这种心理其实可以再进一步考虑:

·我是先选择展露自己的才能以赢得更多的机会,再来处理那些可能会随之而来的麻烦事,还是干脆就隐藏自己,避免惹祸上身,同时将机会拒之门外,等待命运来推动人生?

如果内倾型新人想长久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奏,“力量感”是不可或缺的,换句话说就是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有底气”,而这种“底气”源于能力得到过充分的证实,且被其他人看到过。然而,内倾型新人始终没有太大的原生驱动力去不断地抓住机会和推动事情的发展,和外界保持一定距离才是他们最舒服的状态。对他们来讲,比较顺应本性的做法是找到合适的平台进行自我展示,吸引更多的机会自动找上门,并以自身的“底气”对机会进行筛选。

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打破“我只做好我分内的事”这样的限制性信念尤为重要。告诉自己: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但我不排斥任何的机会和可能性。当然,学会如何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别人,也是必备的职场技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