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门捷列夫之梦(从炼金术到元素周期表)/译文科学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799121
  • 作      者:
    作者:(英)保罗·斯特拉森|责编:张吉人//周元吴|译者:王加祥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靠谱!化学也有新体验】本书作者具备物理、化学与数学的学科背景,曾在大学讲授哲学与科学课程。本书吸收了大量素材,旁征博引,兼具深度和广度,把化学的发展过程写“活”了。

【毕导推荐!为学习添动力】全网粉丝1000w+的科普博主毕导作序推荐。中学课本往往直接把我们丢进繁杂的符号世界,仿佛“元素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而阅读本书则从头开始,呈现了学科逐步建立的过程。

【奖项加持!比尔·盖茨一生之选】本书英文版初版于2001年,曾入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决选,多次重版。2022年被比尔·盖茨列为一生最爱的五本书之一,影响深远,经久不衰。

【告别琐碎!直击化学源流】不同于常见的列举元素趣闻,本书意在展示化学的思想源流:嬗变何以可能?实验与理论如何在冲突中相互促进?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让人明白为什么化学值得学。

【历历在目!把化学当作朋友】化学不是一门完美的学科。它脱胎于炼金术,也承载了大量历史包袱与演变痕迹。本书能使读者看到它是如何“野蛮生长”,这恰恰是化学学科独特力量的来源。

【看了有用!遇见科学家的侧面】作者在书中穿插介绍了大量人物故事,从牛顿的炼金术手稿,到伽利略的商业手腕,这些事情在主流教科书中并不涉及,在增进认识之外,亦可作为写作素材。


展开
作者简介

保罗·斯特拉森(Paul Strathern)1940年出生于伦敦。他先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物理、化学和数学,后转向哲学,曾在金斯顿大学讲授哲学与科学课程。他凭借小说《阿比西尼亚的一季》获得毛姆奖,此外还写过多部非虚构类书籍,包括两个非常成功的短篇系列:《90分钟哲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后者包括《改变世界的科学家》《门捷列夫之梦》以及《奇爱博士的游戏》等。作品曾入选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决选、谷歌年度商业书籍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描绘了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到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再到现代化学的兴起与门捷列夫最伟大的发现:元素周期表,为我们勾勒了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以及在它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那些前科学时期的思想家们进行的或正确或错误的尝试与猜测,让我们看到一门现代科学学科是如何从混沌的迷蒙之中慢慢觉醒的,过去与现在的思想家是如何看待并理解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的,以及科学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另一方面,本书并非门捷列夫的个人传记,也不仅仅为我们描绘了化学史,作者更多地向读者展示了化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与事件,以及他们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上的位置,这为阅读这本书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当然,对于部分人物与事件的描述,作者的笔触是值得商榷的,故而只能当做逸闻轶事来看待。本书另一个特色在于作者保罗·斯特拉森优美、幽默且充满戏剧性的文笔,这为我们阅读严肃的科学史时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与轻松的体验。

展开
精彩书评

“化学一直是科学写作中被忽视的领域,而化学之王门捷列夫则是一位几乎被遗忘的天才。斯特拉森的这部历史著作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这一不公。”

——西蒙・辛格(《码书》与《费马大定理》作者)


“斯特拉森以传统思想史视角,将 17 世纪视为化学这门‘新科学’终于得以‘摆脱东方神秘主义过往’的时代。”

——《华尔街日报》


“斯特拉森是位引人入胜的向导,能够汇集一众富有色彩的思想家与实验家。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化学的通俗读物实属幸事。”

——《新科学家》


“尽管书名如此,这本书并非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传记。相反,它是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化学史,或更广泛地说,是从古希腊到 19 世纪的科学思想史。”

——《图书馆杂志》


“斯特拉森出色地重现了化学中思想与物质交织的动荡戏剧性。他对化学史的生动梳理,广泛传递了关于科学的丰富洞见。”

——《星期日泰晤士报》


“《门捷列夫的梦》是一场从炼金术到化学的精彩且启发性旅程,旨在探寻宇宙的元素。这是一部兼具清晰性与深度的著作。”

——吉姆・克雷斯(畅销小说《传染病屋》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一张褪色的照片,展示了19世纪晚期在圣彼得堡工作的俄罗斯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照片里的门捷列夫坐在一张堆满杂物的大桌子旁,看起来像某个西伯利亚的萨满,置身于萨满现代继承者的生活环境: 天才教授的书房。他留着又长又乱的白色胡须,胡须末端分成三个明显的尖点,这表明他在心不在焉地思考时,曾不停地用手指梳理胡须。他那蓬乱的白发一直垂到肩膀。门捷列夫有每年理发的习惯。一到暖和的春天,他就叫来一个当地的牧羊人,让他用羊毛剪来处理这件事。因这团蓬乱的头发,苏格兰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曾将门捷列夫描述为“一个奇特的外国人,他的每一根头发都特立独行”。拉姆齐认为门捷列夫来自西伯利亚,说他是“一个卡尔穆克人,或者是那些古怪的生物之一”。

在照片中,门捷列夫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张纸上书写,他修长手指的指尖夹着蘸水笔。宽阔而不规则的桌面其余部分则是一片混乱: 纸张层层叠叠,一个杯子放在碟子上,还有若干用途不明的仪器。桌子下方的架子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科学论文。

在门捷列夫的后面有一个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三排装订好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间,一把贴着标签的大钥匙悬挂在他的头顶正上方——仿佛一个科学的光环,或是一个感叹号。(尤里卡!)书柜上方,那个时代的图案墙纸被不均匀排列的昏暗画框覆盖着,里面是过去伟大科学家的肖像。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和法拉第在昏暗中俯视着这个头发蓬乱的人,后者在一片混乱的环境中不停地写着什么。

1869年,门捷列夫正在苦思化学元素的问题。它们是构成宇宙语言的字母。到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63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包括史前时代就已为人所知的铜和金,也有最近在太阳大气层中探测到的铷。人们知道这些元素中的每一种都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而且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独特的性质。然而,有些元素被发现具有大致相似的性质,因此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组。

另外,人们还发现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量。比如,最轻的元素是氢,其原子量为1。最重的已知元素是铅,原子量被认为是207。这意味着元素既可以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线性排列,也可以根据相似的性质进行分组。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这两种分类方法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存在某种所有元素都基于其上的隐藏结构。

在过去的十年里,达尔文发现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通过进化发展而来。而两个世纪前,牛顿也已经发现宇宙是根据万有引力运行的。化学元素是这两者之间的关键一环。如果能发现其结构,对化学的意义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达尔文对生物学的意义一样。它将揭示宇宙的蓝图。

门捷列夫深知他的探索意义重大。这可能是在未来几个世纪揭开物质终极秘密、发现生命基础模式的第一步,甚至可能因此了解宇宙的起源。

门捷列夫坐在书桌前,在哲学家和物理学家的肖像下面,继续思考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元素的重量各不相同,它们有不同的性质。你可以给它们编号,也可以将它们分组。这两种模式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

门捷列夫是圣彼得堡大学的化学教授,以其渊博的元素知识而闻名。他了解元素,就像校长了解他的学生——有坏脾气且难以相处的,有霸道的,有顺从的,有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还有必须提防的危险分子。然而,尽管他竭尽全力,仍然无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特征中辨别出一个整体的指导性原则。科学的宇宙不可能仅仅建立在一些具有独特性质的粒子的随机集合上。在某个地方,一定存在一个原则。否则,那将是不科学的。

1869年2月17日,门捷列夫的同事A.A. 伊诺斯特兰采夫拜访了他,并留下了这次会面的记录。这段记述多少有些后见之明的想象和润色,但提供了一些背景细节。门捷列夫本人也对他当时的所作所为和想法有过各种略有不同的描述。

显然,三天以来,门捷列夫几乎没有间断地为元素的问题绞尽脑汁。但他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了。就在这一天,他计划从莫斯科车站乘早班火车到他在特维尔省的乡间小庄园去。这位化学教授要前往特维尔志愿经济合作社,与当地的奶酪制造商代表团会面,就生产方法向他们提出建议,然后对当地的农场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他的木制旅行箱已经收拾妥当,放在大厅里。透过他书房的窗户,可以看到马拉的雪橇在街上等着。车夫紧裹着衣服在雪地里跺着脚,孤独的老马在冰冷的空气中,呼哧呼哧地吐着一团团白色热气。

但仆人们不敢去打扰门捷列夫。他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暴躁,有时甚至会气到跳脚。但要是他错过了火车怎么办?

俄罗斯的科学发现心理学家B.M. 凯德洛夫(B.M. Kedrov)和其他研究门捷列夫的学者们推测,即将搭乘火车的紧迫感对门捷列夫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产生了白日梦般的灵感。在从圣彼得堡到特维尔的长途旅行中,门捷列夫经常通过玩纸牌“接龙”来消磨时间。他把木箱放在两膝之间,然后把牌面朝下放置。当银色的桦树、湖泊和树木繁茂的小山从窗外滑过时,他开始三张三张地翻牌。当他看到A时,他会一张接一张地把它们取出,放在箱子顶部排成一行: 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然后继续翻牌,红桃K,红桃Q,方块K,红桃J……慢慢地,不同花色的牌开始顺着往下排,10、9、8……不同花色的数字依次排列——这和将元素按原子量排序,并分为不同族群的过程完全一样!

在那个早晨的某个时刻,门捷列夫一定是从书房门口喊了一声,命令仆人让等候的马拉雪橇离开,并通知车夫,教授现在要改乘下午的火车了。

门捷列夫回到他的书桌前,开始翻找抽屉。最后,他抽出了一叠白色的卡片。(他可能听到了马拉雪橇的铃铛声逐渐消失在雾蒙蒙的雪地中。)门捷列夫开始在空白的卡片上写字。他首先写出一种元素的化学符号,然后是它的原子量,最后是其特征性质的简短列表。当他填满了63张卡片后,他把它们面朝上摊在书桌上。

他开始盯着卡片,一边沉思,一边用手指梳理胡须的末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面前卡片的海洋,思绪和半成形的想法在脑海中交织,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仍然看不出一个整体的模式。

大约一个小时后,他决定尝试另一种策略。他把卡片收集起来,尝试分成几组摊开。又过了一个小时,他的眼皮开始因疲惫而颤动。最后,在绝望中,他决定试试最明显的方法,把卡片按原子量升序排列。但这样做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因为其他人都试过了,而且重量只是一种物理性质。他要寻找的是一种将化学性质联系起来的模式。这时,他开始困得点头,差点向前倒在纸牌上,几乎要睡着了。恍惚中,他似乎意识到窗外有雪橇在等着他。它还在那儿吗?还是已经回来了?该赶下午的火车了吗?那是最后一班了,千万不能错过。

当门捷列夫的视线再一次沿着原子量上升的方向扫过时,他突然注意到了一件令他心跳加速的事情: 某些相似的性质似乎在元素中重复出现,而且它们之间似乎有规律的数字间隔。这里肯定有东西!但又是什么呢?那些间隔开始时有一定的规律,但后来似乎逐渐消失了。尽管如此,门捷列夫很快就相信他即将取得重大突破。一定有个明确的模式在那里,但他还不能完全掌握它。门捷列夫一时精疲力竭,身子向前倾,蓬乱的头枕在手臂上。他几乎立刻就睡着了,还做了个梦。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炼金术的实践

第三章 天才和胡言乱语

第四章 帕拉塞尔苏斯

第五章 试错法

第六章 科学的要素

第七章 重生的科学

第八章 从未见过的东西

第九章 燃素之谜

第十章 谜底揭晓

第十一章 化学公式

第十二章 寻找隐藏的结构

第十三章 门捷列夫

第十四章 元素周期表

进一步阅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