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圣的绝学(陆子煎茶法)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744492
  • 作      者:
    编者:潘城//张芬|责编:朱然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编辑推荐

200余幅彩色精美插图。其中大量珍贵文献资料高清图、煎茶工艺实拍图首次公开出版。

 

引经据典、触类旁通,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本书深度挖掘了陆羽茶文化的内涵,从物质层面的茶具、茶品,到精神层面的茶道思想,全方位展现了唐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对陆羽生平及《茶经》的解读,将茶文化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多学科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读者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后记中作者对陆羽及众多为传承陆羽茶文化而努力的茶人的描述,饱含深情,体现出对文化传承者的敬意与关怀。无论是讲述童正祥先生对陆羽研究的执着,还是徐根法等村民为恢复陆羽遗迹的付出,都展现出作者对人文精神的重视,让读者感受到茶文化传承背后的温暖与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芬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陆子煎茶法”传承人、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会长、天门市政协委员、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陆羽茶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播,首次在茶圣故里实现茶叶种植,其复原“唐代蒸青饼茶”项目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最受欢迎十大绝技”称号。

潘城

学者、作家。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曾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十五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民俗学视野下的茶文化与江南茶叶生态文明”及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茶人交流口述史采集与研究”。著有《一个人的茶文化史》《茶席艺术》《隽永之美》《小快朵颐》《一千零一叶》《人间仙草》《药局》等。文史作品发表于《文史知识》《随笔》《香港文学》《延河》《文学报》《江南》等处。科普作品《竹林碳觅》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策划的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获美国电视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担任中央电视台《跟着书本去旅行》等栏目特约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深度挖掘陆羽茶文化内涵,从物质层面的茶具、茶品,到精神层面的茶道思想,全方位展现了唐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书中开篇便引入创新性的 “茶经三体” 理论,从崭新视角为《茶经》研究开辟了一条从物质文化根基通往精神文化高度的全新路径,为学界深入解读《茶经》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向。全书通过对陆羽生平及《茶经》的深入解读,将茶文化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多学科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读者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
精彩书摘

喝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的样子,很像在圆形池塘上漂动的枣花,又像在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还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一层很厚的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就是饽。《荈赋》中讲“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第一次煮开的水,应把沫上一层黑云母样的膜状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从锅里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悠长,谓之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此后,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厉害,就不值得喝了。一般烧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热喝完,因为此时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等茶一冷,精华就随热气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样不好。茶性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就觉得味道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槚,不甜而苦的是荈;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回甘的是茶。

 

 

陆羽才华横溢,际遇不凡,博览群书,交游四海,他的朋友有官吏、士子、僧道、隐士此品茶吟诗,相互唱和提携,进而形成了一种以儒释道三教文化为旨归的氛围。除了《茶经》“一之源”中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四之器”风炉上的铭文正是陆羽煎茶道的进一步表达。“二之具”与“三之造”体现的是民本,“四之器”与“五之煮”表达了文人理想的清饮审美。“七之事”记录了与茶有关的四十三个历史人物,除道家、僧人之外,更多的是帝王将相、文人,甚至平民。记录僧人三位,即武康小山寺和尚法瑶、敦煌僧人单道开、八公山和尚昙济。四次摘录了丹丘子的故事。从中这也可以看出陆羽茶道思想的三教合流。因《茶经》在大历之前就已在江浙地区广为流传,大历才子耿湋当面称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陆羽身后,《因话录》称他“始创煎茶法”。《大唐传载》曰:“陆鸿渐嗜茶,撰《茶经》三卷,行于代。常见鬻茶邸烧瓦瓷为其形貌,置于灶釜上,左右为茶神。”这便是唐人对陆羽《茶经》创始煎茶道地位的共识。



展开
目录

绪 论 《茶经》三体

一、以茶具为本体

二、以文器为载体

三、以道为主体  

第一章 茶具十八种  

第二章 唐代蒸青饼茶  

第三章 唐代饼茶复原及工艺  

第四章 煎茶二十四器的复原与解读

第一节 煎茶二十四器  

第二节 二十四器的解读  

一、宫廷茶器与陆子茶器  

二、仪式感与松弛感  

第五章 陆子煎茶法规程图解

第一节 陆子煎茶法的规程  

第二节 陆子煎茶法图解  

一、炙茶  

二、碾末  

三、择水  

四、煮茶  

五、分汤  

第三节 烹、煮、煎  

第六章 陆子煎茶的品饮艺术  

第一节 《茶经》六之饮释读  

第二节 历代诗人咏陆子煎茶法  

第七章 陆子的茶道  

一、陆羽生平  

二、大唐的茶道思想  

三、陆氏鼎铭解说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