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的流动性、互联性和一体化程度都大大加强,一种观点变得愈发流行: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平等。然而,本书意在论证,不同人群生长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世界仍然崎岖不平,数十亿人的命运仍因地域而截然不同。
作者采纳了全球核心-全球边缘的地域划分框架,将全球人口分成国际化人口、本土化人口以及流向全球化人口三类。通过语言、宗教、健康状况、两性权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本书说明了,地理位置在全球化时代仍然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命运。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意在弥合分歧、让世界变得更平等的建议。
目 录
序 言 / i
第一章 国际化人口、本土化人口和流向全球化人口 / 1
第二章 帝国时代的语言遗产 / 37
第三章 决定命运的宗教地理 / 63
第四章 高低不平的人类健康地形图 / 97
第五章 危险境地的地理 / 131
第六章 开放的地方和闭塞的地方 / 165
第七章 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命运 / 191
第八章 权力与城市 / 223
第九章 次国家单位的机遇和危机 / 255
第十章 降低壁垒 / 287
参考文献 / 317
出版后记 / 324
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具体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尽管现在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然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依然很难改变。因而,世界并不是平的。诚如《世界不是平的》这本书的作者所说,“地理和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仍需努力。
——王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经济研究室主任
《世界不是平的》让我们了解到,世界是崎岖不平的,气候、地形、自然灾害、病原体等因素影响着经济、政治、语言、文化和权力。
——杰弗里·D. 萨克斯(Jeffrey D. Sachs),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
哈尔姆·德·布莱提醒了我们,在科学及其传播的过程中,博学与美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Science)
对于那些希望了解世界大事,却又对通过媒体涌入家中和办公室的大量信息感到不知所措的人来说,《世界不是平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自然》(Nature)